论清代陕甘地区的慈善机构及其运作

论清代陕甘地区的慈善机构及其运作

ID:34405854

大小:464.4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5

论清代陕甘地区的慈善机构及其运作_第1页
论清代陕甘地区的慈善机构及其运作_第2页
论清代陕甘地区的慈善机构及其运作_第3页
论清代陕甘地区的慈善机构及其运作_第4页
论清代陕甘地区的慈善机构及其运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清代陕甘地区的慈善机构及其运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7年6月第29卷第3期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Ya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Jun.砌VoL29No.3·历史学研究·论清代陕甘地区的慈善机构及其运作刘永刚(红河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云南蒙自661loo)摘要:慈善活动是中国历代进行社会救济的一个途径,清代有较大的发展,学术界关于东南、华北地区的慈善机构多有研究,但时西北地区则少有涉及。清代陕甘地区慈善机构有普济堂类、育耍堂类、恤嫠局类等,其制度、运作以及演变由于受当时社会发展的制约,并没有达到独立发展的阶段,仍处在模仿东南、探索发展的时期,其救助社会的功能相对有限。关键词:慈善

2、机构;陕甘;清代中国分类号:K249.305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9975(9..007)03—OllO—04慈善活动是中国历代进行社会救济的一个途径,各王朝多有创设,但以清代最为突出,其救济效果也最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清代中国社会力量的壮大及民间自救意识的觉醒。清代的慈善机构有普济堂、养济院、广济堂、博济局、育婴堂、恤嫠局、栖留所、留养局、掩骼社、同仁局、施药局等众多名目。依其性质可分为四类,即普济堂类、育婴堂类、恤嫠局类与掩骼施药类。前三类机构同有救济灾歉,解民潦倒无依之功能,但因收养人员不同,其目的与侧重点有很大的区别。本文立足于西北地方基层社会,集中考

3、查陕甘两省这些慈善机构的管理方式与运作规程。鉴于掩骼施药类的慈善机构对于社会的救济实效不大以及在西北并不多见,不再赘述。政府的支持与社会的发展是慈善机构建立、规范、有效运行的先决条件。清代为稳定社会秩序、培植淳朴民风与贯彻纲常名教,明令地方官收养社会无依无助之人。《大清会典事例》这样记载:“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族依倚,不能自存,所有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赳减者,以监守自盗论”。[1]‘刑部。卷753’嘉庆四年(1799),清政府对善堂的经费来源与管理方式进行了规范,认为“育婴堂僻在城东,一切支发养赡银两若仅交吏胥乡耆等经手,难保无弊”,命令地方官将普济堂

4、与育婴堂一体监放稽查。[2】(蹦18’除了对地方宫办理不力进行相应惩处外,清廷也很重视对官员的奖励,并鼓励绅衿富民捐资。就全国而言,分布极不平衡,总体上江南地区居多,北方地区较少。这主要和当地社情民风与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就西北地区而言,陕西、甘肃两省不同程度地都有一定数量的慈善机构,其大量兴起是在清代中后期。两省相比较,陕西善堂数量较多,分布地区较广,经营管理也相对得当,社会救济功能发挥的较好。而甘肃善堂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省会与较重要的州县以及地方官重视之地,救济功能有限。同时,广泛地设立善堂除补救灾歉外,更在于“提倡善风普拯颠厄,不使异教庶俗沽嘉誉于声明文明之邦”,所以说“善举者

5、为补救灾荒计,而非独为补救灾荒计者已”。[3】‘善举:卷1姗。可见善堂除救济时艰、解民困厄外,更在于淳化民风,护卫名教,抵制他国文化与影响。收稿日期:2007—04—06基金项目:红河学院博士、硕士科研启动项目(项目编号:XSS05012)作者简介:刘永刚(1977一),男,甘肃兰州人,云南红河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110万方数据1.普济堂。又称作养济院、广济堂,有些地方也称作栖留所,是收养老疾无依之人的慈善机构。但它们又有区别,普济堂、养济院或广济堂以收养当地无依孤贫为主,而栖留所收养的人员以流离失所,无家无依的外乡人为主。总之它们均以救济收养无依孤贫为目

6、的,并且在地方实际办理中多将三者混同,并不讲求其形式的区别,更多的追求实际功用。故而在此将三者一并归人普济堂类进行论说。乾隆元年(1736)谕令全国广建普济堂,以张皇家“哀矜茕独之意”。[4】(麟’乾隆四年(1739),乾隆皇帝听闻山陕一带多有老疾残废之人在途行乞,上谕严令各地督抚“体国家设立养济院之至意,实心推行,不得视为具文故事”。[4】(t晤296)之后,乾隆皇帝对普济堂的经费、经理逐渐进行了规范。关于普济堂赡养人员的注册与管理,清朝规定地方将收养实数分额内、额多'b--册,册内填明被养者的里甲姓名、年岁长相、原来籍贯以及残病孤独实据。一册上交道府,另一册由普济堂经理保管。堂内经费由

7、官府报销,道府官员每年带原册到堂点验,两册核对加印。如遇到屋宇坍塌、孤贫冒滥及胥吏侵蚀、官府徇庇等情况,相关人员一体治鞭[4】(P5296)_

8、卜0陕西普济堂建立较久,但经理并不得法,效果不佳。清代陕省政府救济孤贫的数额沿明代旧制,统归入养济院居住,经理办法各州县并无定制。只有汉阴厅旧制相沿。而各普济堂的钱粮来源也不相同。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的“屯赋”,即由政府所办屯田收入支付,此项支付的有靖边、定边、榆林与怀远四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