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快速震源机制解的对比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快速震源机制解的对比

ID:34647860

大小:550.0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8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快速震源机制解的对比_第1页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快速震源机制解的对比_第2页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快速震源机制解的对比_第3页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快速震源机制解的对比_第4页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快速震源机制解的对比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快速震源机制解的对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第28卷第4期SEISMOLOGICALANDGEOMAGNETICVol28No42007年8月OBSERVATIONANDRESEARCHAug2007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美国哈佛大学快速震源机制解的对比1)2)徐志国刘瑞丰2)1)1)任枭黎明孙丽1)中国北京100081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中国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摘要收集了2004~2006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和美国哈佛大学(HRV)对同一地震快速震源机制解的测定结果。比较两个机构不同测定结果的地震震源机制类型;比较两

2、者矩震级结果;计算同一地震不同反演结果的P轴、T轴空间取向差别。比较结果表明,除了少数地震的震源机制类型存在明显差别,震源机制类型一致的事件占总数的63%,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矩震级比美国哈佛大学测定结果偏小,平均偏差约为0.35。两个机构不同测定结果的P轴、T轴空间夹角分布较分散,在大约30b附近分布频度较大,这可能代表两个机构对同一地震测定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参数。关键词中国地震;快速震源机制;对比+中图分类号:P31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246(2007)04-0001-06引言震源机制解是

3、研究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别是研究地壳深部构造形变特征的基础数据资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展了震源机制解的研究工作,由于不同作者求解的原理、方法不同、资料相异,对许多地震不同研究者给出的震源机制解常常会有一定的差别(崔效锋等,2005)。不同的研究者,不同的机构对同一地震测定结果是否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测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性。目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国家地震台网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资料计算我国MS5.0以上地震和我国边境地区MS6.0以上地震的快速CMT解,准确的CMT结果对于全球地震应变释放的监测、地震危险性评定

4、、大地震参数的速报以及对大地震的快速反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资料本文收集了2004~2006年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快速测定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和美国哈佛大学的快速震源机制解测定结果。在这些资料中查找相对应事件的测定结果,共得到54次地震事件的震源机制测定结果。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台湾及其邻近海域地区,地震活动强度作者简介:徐志国(1979~),男,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震监测等研究工作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论著编号07AC2003本文收到日期:2006-12-242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8卷大,发生

5、频率高,测得的震源机制解的事件位置主要集中在这两个地区,尤其台湾地区较为显著。图1表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地震的震中位置和相应的震源机制分布图,图2表示美国哈佛大学测定地震的震中位置和相应的震源机制分布图。震源机制的投影用下半球等面积投影表示,白色区代表膨胀区,黑色代表压缩区。图中圆圈表示地震震中的位置,数字代表地震事件序号。图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的54次震中位置和相应的震源机制分布(下半球等面积投影)图2美国哈佛大学测定的54次震中位置和相应的震源机制分布(下半球等面积投影)第4期徐志国等: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美国哈

6、佛大学快速震源机制解的对比31.1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快速震源机制解国家地震台网快速CMT数据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国家台网48个卫星直传台的波形数据计算生成,提供我国MS5.0以上地震和我国边境地区MS6.0以上地震的快速CMT结果。一般情况下在地震发生后2~3小时内提供计算结果,用户可以登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地震数据管理与服务系统(http://www.csndmc.ac.cn)根据地震目录查询下载国家地震台网快速CMT数据。2004年1月以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共测定了发生在我国境内83次地震事件的快速震源机制解。1.

7、2美国哈佛大学快速震源机制解从1981年开始,哈佛大学的Dziewonski等人(1981)利用长周期体波和地幔波进行矩张量反演测定震源参数解,还进行了非球结构模型(SH8/U4L8)校正(Dziewonskietal,1992)。哈佛大学(HRV)把中强地震的地震矩张量,断层面解,P、T、N轴的倾角、方位角,标量地震矩等参数,同地震的时空强参数一起作为地震的基本参数在地震报告中列出。对于6级以上地震,大约在震后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做出结果,并快速地把测定的结果通过E-mail方式发往世界各地(刘瑞丰等,1997,1999

8、,2000)。哈佛大学CMT测定结果主要使用远震长周期体波资料和地幔波资料(Dziewonskieta1,1981),并已经把测定CMT解纳入准实时的日常工作中去,在HarvardCMTCatalog网页上还可以得到CMT目录。2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美国哈佛大学测定震源机制结果的比较2.1震源机制类型的比较我们对两个机构测定同一地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