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

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

ID:35354605

大小:84.8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3

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_第1页
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_第2页
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_第3页
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_第4页
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指导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题型特点L“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人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

2、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屮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题型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口J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牛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JL联系教材知识来I川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

3、会环境■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卜•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M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屮,一般应由近及远,由S[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岀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金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冋答的某一方面内容。•【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冃吋,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一般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另已印发)题型五:“意义或

4、影响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I叫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另已印发)高中政治高考主观题的一般解法和答题格式解析答题注意事项1.审题时:先审设问后审材料。通过审设问要弄清命题的限定性:(1)知识范限定(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要具体到课题、节题、框题)(所以知识体系很重要)(2)方向限定(是什么一体现、道理、说明、反映问题、现象)为什么(原因、依据、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用等)怎么办(如何解决、处理、进行、启示

5、、设想、措施、对策)认识题(认识、说明、理解、分析、评价)材料限定(是否要求结合材料、结合哪个材料)对象限定(要求我们对什么分析分析)主体限定(是从党的角度回答,还是从国家、政府、企业、个人角度回答)数量限定(分别、以及、各、和、并)审材料时要结合设问提取有效信息,先找出核心思想,在围绕这个核心找出相关信息;如果是表格材料,要全面解读表题、表头、数据、尾注,不可遗漏。1.回忆、联想曾学过的与该题设问、材料相关的概念、观点、原理和其他基础知识,越全面越好。2.整理答题思路时,一定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要根据试题的分值确定答案的详略程度,猜测答案要点可能有几个;同时要确定采用演绎式还是采用归

6、纳式,在书写答案之前要做到胸有成竹。3.书写答案时,文字要整齐,句子要完整,逻辑要严谨,层次要清楚,要使用学科术语,要标清序号,不可一段到头。5、答题公式(不要颠倒顺序!):理论(原理,方法论,考点)+时政语言+引用材料+临场发挥6、答题要渗透常用时政语言(熟悉和使用):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五个统筹(区域经济、城乡经济、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经济与对外开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全面小康、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先进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执政能力、新农村、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稳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平崛起等等。题

7、型设问形式答题策略1.现象题上述材料反映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整体把握;了什么现象在文字材料中找出所包含的全部问题;3.把图表、数据转换为书面文字,答案中不得有数据;4.浓缩材料,直接概括,5.上升为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引入观点。1.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感悟;2.从问题中、材料中、课本上、时政上、不同主体上、影响因素上找措施,一定要全。启示题体现题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简答原理,主要答方法,启示就是方法;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