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教育部参赛_元日_张相玲

[修订]教育部参赛_元日_张相玲

ID:35474795

大小:61.5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5

[修订]教育部参赛_元日_张相玲_第1页
[修订]教育部参赛_元日_张相玲_第2页
[修订]教育部参赛_元日_张相玲_第3页
[修订]教育部参赛_元日_张相玲_第4页
[修订]教育部参赛_元日_张相玲_第5页
资源描述:

《[修订]教育部参赛_元日_张相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小学语文《元日》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屮学■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一.搜集“古代人是怎样过年的”资料,生字卡片,工具书,电脑投影等。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2、了解屠苏、桃符、春联。3、朗读并背诵古诗。教育方面:1、感受过年的快乐,热闹和喜庆。发展方而:培养学生的想彖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96页第十二版块《过年》的第1课《元日》。2.内容分析:提及过年,人们都会

2、怀不自禁想起放爆竹、贴春联、包饺子、新衣服、压岁钱……年终岁尾,用这样的主题作为本册教材的结束,的确有着特殊的韵味,古诗《元日》展现了一•幅富有深厚牛•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学半在诵读中感受宋代人过年的场景,诗中通过“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冇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这天的欢快情景,流露出诗人在除1H迎新时的无比喜悦的心情。3.学生对过年都很熟悉,也都期盼着过年,所以对这首诗的学习一定充满渴望,由于学牛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识记本课牛字可以独立完成,在感受过年的快乐热闹时,可以边读边引导学生想象,这样感受更深。教学Z前用百

3、度在网上搜索过年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元LI》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学习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通过搜索观看学习外地教师讲授《元H》一课视频资料。四.教学方法学生对过年都很熟悉,所以由春联和过春节的画面引入学生口然会想到是过年了,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忆去年过年的情景,学生有生活经验,所以很乐说,山此引出本首古诗。接下來讣学牛利用多种形式读通古诗,识记牛字,再结合重点字词了解诗意,利用书小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到欢乐的过年气氛,然后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最后通过交

4、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和观看古人过年的血面,让学生再次亲身感受过年的喜庆气氛。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教学要点:识字、写字,准确朗读古诗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出示春联和过年的画面【百度视频】过年的场面http://v・ku6・Com/show/-OtSqybdAh670ygu・html2.同学们,记得去年的春节家里是怎样过的吗?(同学们回忆春节情景)。3.今犬我们要学习一首欢度新春佳节的古诗《元日》,(板书课题)“元”是开始的意思,“元LI”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也叫春节,齐读课题。4.了解作者:【百度百科】王安石http://baikc.baidu.com/vicw

5、/2515.htm二.读通古诗,识记生字1.听范读【百度视频】古诗《元日》诵读httD:〃www.56.com/u16/v0DAy0T0wMjE.html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3•师生共同正音,这些生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教大家?哪个最难读,最容易读错?哪位小老师给大家提个醒?指名说(教师随机出示生字、指导读,重点引导读准“爆”“屠”“瞳”“符”的读音)齐读主字。2.识记生字,告诉学生如果认识了诗屮的生字,就能把古诗读得更好5•出示字卡,学生开火车认读三.书写生字1.观察2.指导书写四.自读自悟,理解词意1.刚才通过大家努力,我们己经能够把诗

6、读正确,不过,古诗光读准还不够,还要借助字典或请教別人,搞清字、词、句的意思。2.再好好读读这首诗,找找有没有不懂的字词。3.交流出示词语:爆竹°、屠苏、瞳瞳日、新桃、旧符。4.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这非常重要,那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教师总结引导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冇三个途径①联系上下文猜测②查资料③请教别人)。五.小结笫二节教学要点:品读古诗,以读悟情教学过程一.图imi引入1.看古诗元日的插图【冇度图片】《元日》插图,引导学生说画面内容httD:〃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

7、gedetail&word=%E5%85%83%E6%97%A5&ie=utf・8&in=2815&cl=2&lm=・1&st=&pn=40&rn=1&di=265273463200&li尸1984&fr=&fm=&finq=l355722653125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bee=&is=&istyDC=#Di】40&・1&di265273463200&()biURLhg%3A%2F%2Fa4.att.hudong.com%2F76%2F07%2F012000000128811171507286438

8、76s.iDg&f?omURLiDDLz2C%24q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