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25506

环境毒理学25506

ID:36031276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29

环境毒理学25506_第1页
环境毒理学25506_第2页
环境毒理学25506_第3页
环境毒理学25506_第4页
环境毒理学25506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毒理学2550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氰化物的环境毒理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1142赵天意201110410236氰化物的毒理学赵天意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关键词:氰化物毒理学中毒机理毒理作用摘要:氰化物(cyanide)是对含有氰离子或氰基的一类化合物的统称.常见的毒性很大的无机氰化物有KCN,NaCN,HCN,溴化氰等,有机氰化物(腈类)有乙腈、丙腈、丙烯腈等.氰化物对人和动物是一种剧毒药物,可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摄入体内。当过量吸入高浓度氰化物时,中毒者将迅速死亡。本文主要介绍了氰化物中毒反应和急救方法,还重点介绍了氰化物的中毒机

2、理。氰化物的临床反应和救治一:氰化物进入体内的途径氰化物中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其次是在高浓度条件下通过皮肤吸收。日常生活中氰化物中毒主要以口服为主,如误食了含氰的苦杏仁,口腔黏膜和消化道对其可充分吸收。1.氰化物中毒的表现1.1轻者有恶心、呕吐、头痛或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等症状。1.2严重者昏迷、惊厥,体温降低,血压下降,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不规则,多不伴青紫。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四肢阵发性痉挛,腱反射亢进或消失。1.3重度中毒表现为意识丧失,出现强直性和阵发性抽搐,直至角弓反张,血压下降,尿、

3、便失禁,常伴发脑水肿和呼吸衰竭。1.4氢氰酸对人体的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如头晕、头痛、乏力、胸部压迫感、肌肉疼痛、腹痛等,并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皮肤长期接触后,可引起皮疹,表现为斑疹。2.氰化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机制2.1皮肤粘膜症状灼伤:见于强酸、强碱、煤酚皂液(来苏)等腐蚀性毒物中毒。皮肤潮红:如酒精及阿托品中毒使皮肤潮红,尤以颜面为甚;一氧化碳及氰化物中毒,口唇粘膜呈樱桃红色。2.2眼症状瞳孔扩大:见于阿托品类中毒。瞳孔缩小:见于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吗啡、氯丙嗪中毒。2.3神经系统

4、症状昏迷:是急性中毒常见症状,麻醉药、镇静催眠药、有机磷、各杀虫药等以及很多可引起中毒性脑病(脑水肿)的毒物均可引起。2.4呼吸系统症状呼吸气味:酒精中毒有酒味;氰化物中毒有苦杏仁味;有机磷中毒、砷中毒、硒中毒有蒜味。呼吸频率:呼吸中枢兴奋剂、甲醇及水杨酸类中毒可引起呼吸加快;镇静安眠药、吗啡中毒可使呼吸减慢。肺水肿:刺激性气体、磷化锌、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引起肺水肿。2.5循环系统症状可有心律失常、心脏骤停、休克等表现。2.6消化系统症状可有呕吐、腹泻、腹痛、肝损害的表现。二:氰化物中毒的急救方法气态氰类毒物经呼吸

5、道吸入或者固态、液态氰类毒物经口误食时,发生中毒症状较快,而液态氰类毒物经皮肤吸收时出现症状要缓些。首先根据中毒程度决定用什么药物急救,还要根据现场有什么急救药来决定。如果中毒程度较轻,未发生惊厥时可口服抗氰胶囊1粒或者吸入亚硝酸异戎脂1到2支;如果中毒者出现惊厥时应立即注射抗氰自动注射急救针1支或抗氰注射液1支,然后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如呼吸困难、心跳微弱者应行心肺复苏术,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三氰化物的中毒机理1.中毒机理:氰离子对细胞线粒体内呼吸链的细胞色素氧化酶(E.C.1.9.3.1)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与细

6、胞色素氧化酶的结合后使之失去活性,从而阻断细胞呼吸和氧化磷酸化过程。细胞色素氧化酶是以铁卟啉为辅基的蛋白质,含有两个血红素A基团和两个铜原子,分别为细胞色素a和a3。a和a3两个成分至今未能分离,故将细胞色素a和a3合称为细胞色素氧化酶。氢氰酸对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主要是CN-与细胞色素a3中的铁离子(Fe3+)配位结合所造成。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与CN-结合后便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以至氧不能被利用、氧化磷酸化受阻、ATP合成减少、细胞摄取能量严重不足而窒息。体外实验证明,KCN1.5×10-6M可抑制小鼠

7、肝细胞色素氧化酶50%活性;浓度4.2×10-2M时,酶活力完全被抑制。动物实验证明,中毒症状与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抑制程度是平等的,酶活力恢复后,中毒症状即随之消失。氰化物对细胞色素氧化酶抑制速度与中毒剂量和动物种类有关。如图14-3所示,小白鼠腹腔注射KCN3mg/kg和5mg/kg后5~15分钟酶抑制达最高值70%左右,恢复正常时间为20~30分钟。氰离子还能抑制其它含高铁血红素的酶,如与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C过氧化物酶等形成复合物,但浓度较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要高1~2个数量级。一些非血红素的含金属

8、元素的酶,如酪氨酸酶、抗坏血酸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氨基酸氧化酶等,也能与氰离子形成复合物。但其浓度高至10-2~10-3M时才呈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氰化物与含有席夫碱中间体的核糖-2-磷酸羧基酶和2-酮基-4-羟基戊二酸盐醛缩酶结合形成氰酸中间体而抑制这些酶活性。2.毒理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对氰离子十分敏感,急性氰化物中毒可引起某些脑区和髓磷酯的退行性变。同时氰离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