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铜像(三课时)_教学设计

一座铜像(三课时)_教学设计

ID:36158960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一座铜像(三课时)_教学设计_第1页
一座铜像(三课时)_教学设计_第2页
一座铜像(三课时)_教学设计_第3页
一座铜像(三课时)_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一座铜像(三课时)_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座铜像》(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乐于并且能够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3.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急中生智”、“栩栩如生”“干涸”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朗读感悟于连机智、勇敢的精神。学习方式围绕“急中生智”一词,引导学生联系文中的“干涸”、“又窄又深”、“又长又粗”等重点词,谈谈于连为什么“急”,并相应指导朗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故事激趣师: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都听过哪些故事?从哪里听到的?(对于通过自

2、己读书了解故事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其他学生的读书热情。)师: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故事,想听吗?故事的名字叫做:小英雄于连(板书课题)师:看到这个题目,请你们猜猜这个故事会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小”和“英雄”进行猜测,模糊感知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倾听的欲望,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教师讲述小英雄于连的故事。(从“五百多年前……显然已经来不及了。)(教师讲述到情节高潮处戛然而止,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阅读状态。)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情节。2.师:读完故事,你觉得哪儿最有意思?(检验学生初步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故事大

3、意的能力。)3.指导学生用直线勾画出最吸引自己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流利。4.指名读句子。读得好,让其他学生进行表扬,读得不好,请其他学生帮助指导读。(实现评价体系中的学生互评原则)5.师: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难读或不理解的词用曲线勾出。争取在小组内解决,如果组内解决不了,可以在全班交流时提出。6.小组活动。教师巡视,相应指导。7.各组推选代表,汇报交流结果。(初读环节,分成三步走:1.粗知大意——浏览读;2.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评价读;3.小组合作读难读的句子——攻读。完成在读中误字、进一步感知故事情节的任务)三、识字教学出示生词(生字用红笔书写):打败、残暴、聚集、欢庆

4、、胜利、火药味、导火线、燃烧、又窄又深、急中生智、尿、浇灭、表彰师:大家的课文读得不错,老师把课文中的这些新朋友请了出来。你们认识哪个朋友,就读哪个,并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学生读,介绍。(因为有了前面的读书基础,学生对这些生字不会很陌生,以介绍朋友的方式出现,既可以调动学生的读识兴趣,又可以使学生通过介绍生词自主识字,增强记忆力。)第二课时一、回忆讲述1.出示:于连闻到(),发现(),他想(),于连急中生智()。为了表彰于连()。2.让学生根据提示回忆复述课文。(为创造性复述课文奠定基础)二、研读阶段1.师:提示中有一个成语,是什么?(急中生智)谁能解释一下?(不管学生能解释,还是

5、不能,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进一步了解)2.师:请同学们读课文,找一找,看看于连因什么而“急”。最好做上记号。准备和组内同学交流。(指导学生边读边做记号的读书方法。)3.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交流中,要相应指导学生朗读。(在全班交流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又粗又长”、“干涸”、“又窄又深”等词加以理解。)4.师:再读,再找,于连生的是什么样的“智”?指名读有关语句,教师出示:于连急中生智……全城的人。5.师:你们觉得于连的这个办法怎么样,作用有多大?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6.师:如果这位小英雄就站在你们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今后自己遇到危险的事情,你准备怎么做?(利用小主人公

6、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懂得在危急时刻学会冷静、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7.全城的人不会忘记这个十岁的小男孩,人们是怎么做的。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8.能为“表彰”选一个同意词吗?(表扬)你觉得这里用哪个词更准确?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指导朗读)9.想亲眼看一看这个“栩栩如生”的铜像吗?(播放铜像图片)10.师:说一说,你见到的“栩栩如生”的铜像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体会“栩栩如生”一词)(研读阶段主要抓住“急中生智”这个承上启下的中心词展开研读,使学生对主人公的研读思路清晰,有条理,更有利于学生对人物的感悟。)三、复述课文出示铜像画面,教师:布鲁赛尔每年都会迎来世界各地的许多

7、游客,如果请你做那里的小导游,你会怎样为他们介绍小英雄于连铜像的来历呢?先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然后请学生到屏幕前向大家介绍。(创设导游情境,培养学生有创造性的复述课文的能力)四、课外拓展了解抗震纪念碑浮雕内容反映的历史以及这一历史事件给唐山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第三课时一、指导写字着重为学生讲述“然”字的来历,并指导学生用“然”字组词。二、积累运用又窄又深又()又()又()又()又()又()(指导学生写在采蜜集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