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研究-陕070304数学概念教学中“概念同化”的几个阶段

中学数学研究-陕070304数学概念教学中“概念同化”的几个阶段

ID:36166477

大小:133.0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6

中学数学研究-陕070304数学概念教学中“概念同化”的几个阶段_第1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070304数学概念教学中“概念同化”的几个阶段_第2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070304数学概念教学中“概念同化”的几个阶段_第3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070304数学概念教学中“概念同化”的几个阶段_第4页
中学数学研究-陕070304数学概念教学中“概念同化”的几个阶段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研究-陕070304数学概念教学中“概念同化”的几个阶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资料编号13770圆锥曲线抛物线郭庆学发表在陕070304上属于教法、类型、概念题为《数学概念教学中“概念同化”的几个阶段》1.7课堂小结教师:我们今天学习了抛物线的定义,主要经历了下列过程:(投影)但是,所有这些仅仅是定性研究,这还远远不够,根据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还需要建立抛物线的方程,并通过方程研究它的性质,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的任务.2课例分析2.1课例教学过程的分析2.1.1抛物线概念的教学过程本课例的教学任务可以从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去认识,但是都围绕着一个中心任务:抛物线的定义.因此,本课例的教学性质属于“概念教学”,具

2、体采取了“概念同化”的方式,从学习论的角度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揭示抛物线概念的关键属性,给出定义.一开始,教师从椭圆与双曲线的统一定义出发,给抛物线进行了定义,虽然教师并没有给这一定义命名为抛物线,但已经揭示了抛物线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与一个定点F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Z的距离相等.(2)第二阶段:通过寻求抛物线的存在性,突出关键属性.教师提出问题:轨迹是否存在?怎样验证它的存在?为解决这一问題,①学生发现了符合概念关键属性的三个特殊点;②在教师的帮助下,依据关键属性,学生用简单工具,而教师运用了“几何画板”描绘出了概

3、念的图形.这样,学生对“与一个定点F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有了充分的认识,更加突出了这一本质特征.(3)第三阶段:将抛物线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结合起来.应用抛物线定义证明了y==x2的图象是抛物线这一早已默认的事实,这样有利于将抛物线概念纳入到与二次函数相关的概念体系中去.(4)第四阶段:运用定义判断并证明某些动点轨迹是抛物线,进行了肯定例证.教师出示了三道题目,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第一题是对定义的直接应用;第二题需要把定直线:x+5=0调整为x+4=0后才符合定义的本质;第三题中,抛物线的本质隐含在问题之中,要求学生从动圆与已知圆

4、外切、与y轴相切所产生的数学关系中,发现与抛物线的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定义的自觉运用,是高认知水平的教学任务.(5)第五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将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比较,把焦点和相应准线相同的三种曲线在同一个图形中作出,使学生了解到三种曲线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把抛物线概念与椭圆、双曲线一起纳人到了圆锥曲线的概念体系中,形成一个整体.通过以上教学,使学生把握了抛物线概念的本质属性,建立了与相关概念的联系,并同化到圆锥曲线的概念体系中,形成了完整的认知结构,通过定义的强化,对定义的认识深化了,数学活动也有了丰富的经验.2

5、.1.2从抛物线的教学过程到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就学生获得概念而言,一般有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两种方法.概念同化,是指利用认知结构的已有概念,与新概念建立其联系,从而掌握新概念的本质属性来获取新概念的方法;概念形成,是指由学生的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概括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来获取新概念的方法.从抛物线概念的教学来看,有的数学概念是通过概念同化而来的,因此可以得到概念同化的5个阶段:(1)第一阶段:揭示概念的关键属性,给出定义、名称及符号;(2)第二阶段:通过概念中的特例的讨论分析,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3)第三阶段:使新概念与已有认

6、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建立联系,把新概念纳入到已有概念体系中去,同化新概念;(4)第四阶段:通过正、反两例的辨认,使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分化;(5)第五阶段:把新概念纳入到相应的概念体系中去,使概念融会贯通,组成一个整体.2.2课例学习观的分析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努力将教学过程组成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启迪思维,组织并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几何画板”进行计算机模拟演示等,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本节体现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两点.2.2.1数学学习

7、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学习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过程.”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虽然数学知识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类似的再创造过程来形成,因此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而必须以再创造的方式来形成.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取抛物线的定义,先出示了问题1,学生根据已有的椭圆、双曲线第二定义的知识基础,对轨迹的形状按照01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时,发现e=1是没有研究过的情形,从而分化出了抛物线的定义.为了深刻掌握抛物线定义的本质属性——与焦点F和准线/的距离相等,教师没有直接地、机械

8、地强调,而是创设了一个能够引发学生探索欲望的问题情境:轨迹是否存在?你通过什么方式进行验证?学生紧扣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行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再创造的通道.由于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