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案竹林深处人家

11教案竹林深处人家

ID:36415898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0

11教案竹林深处人家_第1页
11教案竹林深处人家_第2页
11教案竹林深处人家_第3页
11教案竹林深处人家_第4页
11教案竹林深处人家_第5页
资源描述:

《11教案竹林深处人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竹林深处人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路。2、学习文章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修辞写景的方法。3、体会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4、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学法点悟]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相互质疑,理解课文内容,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增强感性认识。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优美如画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写了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物?作者在描绘景物时,是从一个角度,还是从多个角度来写的呢?全文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文章的时候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竹子,是令人喜

2、爱的一种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的植物,我们在许多绘画,摄影作品中都见过她的倩影,当你来到竹海之中是怎样一种感觉呢?今天让我们一起从一篇散文中的“竹林深处”,体会身在竹海之中的意境,一起分享竹了给我们带来的美的愉悦。(二)文化积累,了解作者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三)知识积累,字词处理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山麓 隧道 竹坞 山岚 竹箬 匾箪2、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束手无策 名副其实: 山岚: 山麓: (四)整体感知,学生自主探究段意:本文共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三、四、五段)主要对竹林竹海景物的描写。 第二层次:(六

3、、七、八段)主要对竹乡的人和物的描写。1、一句话概括,文章写了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景物?这里有什么人?解惑:文章描绘了江南乡下的春天,茂盛的竹林以及竹乡人家丰收的情景。勤劳质朴的竹农2、全文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解惑:作者通过描绘茂盛的竹林以及竹乡人家丰收的喜悦,表达了对祖国山川壮丽、物产丰富的赞美,对欣欣向荣的生活的讴歌,以及对勤劳、朴实的山村人民的热爱之情。(五)分析课文老师提示:本文共8个自然段,我们重点看本文的第一部分,第5自然段才写到竹林深处人的活动,而在第1——4自然段,作者用了大量笔墨写竹海、竹坞中无边无

4、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1、作者这样安排文章的描写顺序用意是什么,请同学们讨论。。教师点拨:作者用大量笔墨(四段文字)写竹林,写它们的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用意在于通过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为后文写竹林深处的人家,写他们丰收的欢笑作铺垫,作者并不是单纯地为写景而写景,而是通过详细写竹林景色,写竹海无边,来表现出竹乡的美丽富饶,而且也与文题“深处”二字切合。2、作者是从几个观景点描绘不同的竹林景物?主要突出竹子的什么特点?3、回答:作者是从三个观景点描绘了不同的竹林景物,分别是:(1)、远处所见:远远望去,从平地到山顶全

5、铺着竹子,像全被竹海淹没了。一阵风吹来,只见竹浪一浪推着一浪,直涌到很远。主要写远望竹海给人的一种整体感觉。(2)、竹林深处所见:山路两边高大的竹林很密,盖住了天空,一点也感觉不到阳光的猛烈。我们走在路上就好像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有时看到前面的竹丛像屏风挡住路,好像走不通了,但是我们走到前面一看,另一条山路又出现在我们眼前。(3)、竹坞所见:抬头向四面看望,到处都是竹子。突出竹子多而茂密。1、提问:除了突出多、密,还写了什么?回答:“当年一阵风吹过的时候……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写竹海在风中摇曳、波荡的气势。2

6、、提问:写这种风中竹林的景象,扣住了文中的一个词,这个词是什么?(回答:竹海。)3、教师点拨: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的观察角度是远望,与“远望”的角度相吻合,作者先写整体感受,为了突出整体感受,作者把竹林与大海联系了起来,先写竹海的辽阔远大:“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再写竹海波涛起伏的气势:“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这些贴切的比喻和精彩细致的描绘,写出了竹海的宽广、深沉,给人无限的遐想。4、提问:齐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作者的观察视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

7、?5、回答:第二自然段写“深入林海去”,视角有了变化,由“远望”变成了“近观”,和竹林的距离更近,身在竹林中,识其真面目。更具体地写出了竹林的茂密。6、提问:近看的感受,作者是怎样表现的?用了哪些比喻?7、回答:先写走在“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不见底”的小径上,由于密林覆盖了路的上空,尽管“阳光猛烈”,“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8、“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住了去路……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9、老师点拨:同是描写竹林,视觉不同给人的感觉炯然不同,第一自然段写远望,第二自然段写

8、近观,同时突出了竹林茂盛、辽阔,“远望”重点写竹海的雄伟壮阔,近观写竹林的深不可测,同中有异,异中有同。10、提问:细读第三自然段,哪一句写视角的变化,所观之景的环境特点是怎样的?这一段重点写竹林的什么特点?找出竹坞所见句子。11、回答:写视角变化的句子是“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环境特点是四面高中间凹的山地,竹林的特点是密不见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