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_教案1

杨氏之子_教案1

ID:36828772

大小:28.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6

杨氏之子_教案1_第1页
杨氏之子_教案1_第2页
杨氏之子_教案1_第3页
杨氏之子_教案1_第4页
杨氏之子_教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氏之子_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杨氏之子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文言文。2.正确读写本课“梁、惠、诣、乃、曰、禽”六个生字。3.教会学生“能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等方法读懂课文。4.能初步理解本文的意思,读通读顺读好本文。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教师准备:学习课标,通览教材、教参,细读文本,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预设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导语: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交流,语言是

2、一个民族的灵魂,因为它包含了民族的思想和感情。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语言文化瑰宝。 (出示课件)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屈原也在《离骚》中写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刚才我们读的这些句子叫文言文,它们不但文辞优美而且充满智慧。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优秀的传统美德正是通过文言文记录传承的。因此学好文言文,我们才能开启祖先辉煌古代文明的大门,真正为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而骄傲。同学愿意学会阅读文言文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一起读课题:杨氏之子。(出示课

3、件。)【设计意图:一堂“文化”课自然以一种文化的方式来引承。这样使学生未识课文,首先就置身于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从而自然引出文言文《杨氏之子》。】二、解读课题,迁移运用,初步认识文言文。1.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2.这是古人的说话方式,请你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用这种古人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张氏之子,董氏之女)3.刚才我们一起学着古人的方式介绍了自己,还真让老师时光倒流,穿越古今的感觉,那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篇课文,想想和平时读的课文感觉有什

4、么不同吗?生:这篇课文非常短。   师:对,全文只有55字。生:它里面还有很多“曰”。师:你真会发现,在文言中“曰”就是“说”的意思。生:读起来很难读,绕口。 师:我刚才也读了一下,是挺难读的。生:难理解。       师:我同意你的意见。……师:孩子们发现得真好,这些都是文言文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压缩”格式。

5、与现代汉语相比它们言简意赅,含义深远。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你看今天这篇课文只有短短的55个字,就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姓切入,抓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其对“??氏”能够迁移运用,并做到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读通课文培养语感。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学习文言文,先得学会读。请你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遇到自己读不通顺的句子,可以把那个句子多读几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2.指名读全文,相机正音:梁惠诣曰乃禽。(1)谁来展示

6、一下学习的成果,其他孩子和老师一起聆听。(2)预设:①(学生读得好。)你读得真好,你能为大家再领读这些生字吗?(带拼音读,去拼音读。)②(学生读得不好。)看来今天这篇文言文把你难住了,没关系,自信点,先读读这些生字吧!(带拼音读,去拼音读。)(3)强调:梁乃禽的读音,老师示范。3.孩子们读得真准,我们再来把它们写漂亮吧。(1)仔细观察字形,看看这些字我们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谁能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指名学生交流,注意评价语。)(2)指导书写“曰”字。当学生交流到这个字时,相机指导。4.孩子们交流得真好,老师还发

7、现我们以前学过的好多汉字和今天的生字长得很像,请看这组练习。(出示课件)自由口头组词,再指名说一说。5.小结方法:它们都是形近字,大家用找形近字的方法学习生字,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生字,真是“温故而知新”呀!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多多的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吧!6.(课件展示全文,生字标红)好了,我们会读,会写,还会正确运用,生字没问题了吧!把它们送回课文中去读一读吧!同桌互读课文,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同桌互读,教师巡视,发现问题。)7.老师刚刚听到了一组同桌的争论,他们争论的是这两个字。(课件展示全文,“为”

8、、“应”字标蓝。)这两个字不难读呀,早就学过。(难,是多音字。)那该怎么读呢?(小结方法:多音字应结合语境语义来正确规音呀!)8.是呀,我们想读准它们的读音,就必须理解其义,正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设计意图: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而学生读得不一样的地方正是他们感到困惑之处,教师将其定格。让学生在下面的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