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快繁脱毒研究》PPT课件

《甘薯快繁脱毒研究》PPT课件

ID:36865006

大小:1.57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5-10

《甘薯快繁脱毒研究》PPT课件_第1页
《甘薯快繁脱毒研究》PPT课件_第2页
《甘薯快繁脱毒研究》PPT课件_第3页
《甘薯快繁脱毒研究》PPT课件_第4页
《甘薯快繁脱毒研究》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薯快繁脱毒研究》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甘薯的快繁脱毒研究甘薯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甘薯病毒病的研究简史甘薯的脱毒方法甘薯茎尖培养脱毒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结语甘薯的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甘薯的生物学特性甘薯(IpomoeabatatczsL.Lam),又名甜薯、番薯、红薯、白薯、山芋、地瓜、红茗等。属旋花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块根植物。甘薯喜高温、短日照,易栽易种,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省水耐贫瘩,病虫害少,同时具有稳产、高产的特点,在我国农村栽培地区很多。甘薯是介于蔬菜和粮食之间的食品,不仅味道好,而且营养也很丰富。甘薯块根生长于地下,鲜甘薯中含60-80%水分、10-30

2、%淀粉、5%左右的糖分及少量蛋白质、油脂、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灰分等。若以2.5kg鲜甘薯折成0.5kg粮食计算,其应有成分除脂肪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比大米、面粉高,特别是粮食类食品中比较缺乏的赖氨酸在甘薯中含量较高,此外甘薯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1、B2、C、E。甘薯是一种保健美容食品。甘薯是一种生理的碱性食品,吃入人体后育邑中和肉、米、面所产生的酸性物质,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甘薯的抗癌保健成分和功能被国内外科学家逐渐揭示。最近食品专家开发出一种紫色的甘薯新品种,含有大量能够保护眼睛健康

3、和提高视力的色素花青素苷。美国费城大学生物学家从甘薯中提取一种叫DHBA物质,这是一种类固醇,具有防止癌和延长寿命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甘薯的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将进一步深入,充分显示了“甘薯全身都是宝”作用,甘薯已逐步发展成为用途广泛,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甘薯病毒病的研究简史植物病毒为害是农业生产上损失最大的病害之一,有“植物癌症”之称。1919年恩幸(Ensign)首次报道了甘薯病毒的发现,70年代,世界各产区相继报道了甘薯病毒病造成甘薯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目前已报道的侵染甘薯的病毒和类病毒有10余种,主要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4、(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脉花叶病(SPVMV)、甘薯轻斑驳病毒(SP-MMV)、甘薯黄矮病毒(SPyDV)、甘薯无病症病毒(SPSV)、甘薯凹脉病毒(SPSVV)、甘薯病毒病中的白粉虱传播因子(SPVD)、甘薯类花椰菜花叶病毒(SPCLV)、烟草花叶病毒(TMV)、烟草条纹病毒(TSV)、黄瓜花叶病毒(CMV)及尚未定名的C-2和C-4,1。甘薯的经济价值甘薯是我国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稳产性好等优点。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达660万hm2,总产量达1亿t

5、,面积和产量占世界的80%,居世界首位。甘薯作为主食除可直接食用鲜薯和薯干外,也可以与大米、玉米、面等掺在一起,做成煎饼、馒头、面条等食品。作为副食主要是经过简单加工可以制成各种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甘薯制成果脯,软甜可口、物美价廉。甘薯渣可制成酱色、醋等产品。甘薯罐头在有些国家也很畅销,甘薯还可以制成薯干、菜肴、味精等。甘薯简单加工、投资小、技术很容易掌握,很适合农村个体及乡镇企业经营。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是最主要的一种甘薯病毒,几乎分布于世界各甘薯产区,它经蚜虫以非持久方式传播,是目前研究得最彻底的甘薯病毒。侵染我国甘薯的主要病

6、毒除SPFMV外,还有SPLV和SPCLV,此外还发现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和C-2两种病毒,但未发现SPMMV。SPFMV属马铃薯Y属(Potyvirus)病毒,对甘薯危害最重,分布最广,几乎在所有甘薯品种上都可发现。目前已鉴定出该病毒的多个株系,如SPFMV-0(普通株系)、SPFMV-RC(褐裂株系)、SPFMV-IC(内木栓株系)等。SPFMV病毒粒体失活温度为60-65℃,稀释终点为10-3-10-4,体外存活期12h。SPLV侵染的许多甘薯品种不产生明显的叶部症状,仅产生轻度的斑驳,可经汁液摩擦接种传播,能侵染旋

7、花科的多种、黎科3种、茄科9种植物。该病毒的稀释限点为10-2-10-3,失活温度为60-65℃,于25℃下体外存活期不超过24h。SPLV在被感染植物细胞中产生特异性的内含体,可随种薯、种苗营养体繁殖传播,但蚜虫、白粉虱和种子均不传毒。甘薯病毒病症状图:甘薯的脱毒方法热处理法热处理是利用病毒和寄主植物对高温的忍耐性的差异,使植物的生长速度超过病毒的扩散速度,得到一小部分不含病毒的植物分生组织,进行无毒个体培育到植株。Bake(1972)研究表明在热水处理中,由于植物组织经过淋洗,在水中浸泡常常会窒息死亡,并且这种处理也会打破或延

8、长植物的体眠期。所以现在更常用的方法是将病毒感染的植物用35℃-38℃处理2-4周或更长时间进行脱毒。热处理脱毒法已应用多年,被世界多个国家利用,该项技术要求的设备比较简单,脱毒操作技术也比较容易,主要缺点是脱毒时间长,脱毒不完全。茎尖培养脱毒法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