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师陶杯论文

2014师陶杯论文

ID:36987607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4

2014师陶杯论文_第1页
2014师陶杯论文_第2页
2014师陶杯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4师陶杯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万世师表”教育思想看现代教师职业道德江苏省南通市理治小学葛忠华中国教育史中有两位不得不提的人物,那就是古代的孔子、近代的陶行知。如果说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那么陶行之便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之后的第二座里程碑。他们都被冠以“万世师表”的称号。他们的师德风范堪称万世楷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师德建设,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是摆在新世纪教育面前的一大课题。现代教师职业道德是制订,将教育事业和教师工作置于时代的大环境中,着力引导教师队伍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为实现教育现

2、代化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现代化要先化人后化物”,人格的现代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孔子的教育核心是“仁”;陶行知的教育核心是“爱”。学习他们的教育理论,有利于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迷失价值取向,有利于我们提高对现代化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在恪守现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把造就神圣高尚的人格作为自己一生必修的课程,塑造新世纪教师精神的新风采,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以儒家为核心,以儒家思想为主线,荟萃了“仁文化”的精华。塑造了“君子”人格的典范,奠定

3、了中国传统人格理论的坚厚基础。孔子作为万世师表,几千年来,其儒家君子人格思想光照千秋。经过孟子、董忡舒、王充、朱熹等名儒的弘扬,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占据中华民族统治地位的精神支柱。陶行知先生毕其一生献于“乡村教育”,倾注了所有的“爱”。中国现代化教师职业道德是在中华传统师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这么说,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八条,无一不折射着他们人格思想的光华。在这个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传统教师道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竞争意识、权益意

4、识、公正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逐步树立并形成新的道德价值取向与道德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影响也反映在少数教师身上,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中心主义等道德失范的倾向。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信念有所动摇,教书育人的观念淡化,道德责任感下降,特别在推进教育产业化的进程中,教书育人被商品化。尽管这些现象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声誉及为人师表的形象,甚至给人以师德滑坡、历史倒退之感。我们向“万世师表”学习,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师德的认识

5、,有利于继承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有利于增强现代教师的人格魅力。以使我们更加自觉地恪守现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塑新世纪崭新教师形象,为教育乃至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积极的贡献。一、从“仁民爱物”“不带半根草去”“看热爱学生、爱岗敬业”仁爱是儒家人格理论的第一要义,也是儒家人格的最高准则。在孔子看来,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情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所在。它不仅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而且还是处理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准则。孟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汉代大儒董忡舒向汉献

6、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推衍“仁爱”思想。把“仁”和“义”分为对己和对人两方面,说“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人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宋明时期,程朱理学把儒家思想推到了极致,把“仁民爱物”的思想扩展为“万物一体”的博爱观,这些儒家人格理论虽不是仅对教师而言,但他们的思想精神对以后教师的职业要求却影响极深。陶行知说得则更通俗: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对教育的爱,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3我们要求于现代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即是要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这种

7、爱不是空洞的,它表现在教育教学及教师对事业对学生的一切行动中。而且这种爱并非仅仅停留在单纯感情上,更不是一种偏私的溺爱。而是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将对学生的感情灌注和对学生提出严格、合理的要求相统一。严格要求正是爱学生的具体表现。学生中存在着差异,对差生要不讽刺、挖苦、歧视,不体罚或变相体罚,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儒家人格的仁爱也不是抽象的。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有志者携起手来共赴前程的“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思想,对于教师群体团结合作、共创事业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从“中

8、庸性格”“爱满天下”看“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子贡问孔子,“敢问将何以为此中者也。”孔子说:“礼乎礼!夫礼,所以割中也。”一语道破中庸以“礼”为标准的实质。而礼是一种严格的秩序规定,不可能渗入折衷主义和调和主义。有人理解中庸就是折衷主义,这是片面的。孔子的中庸之道虽有折衷主义的成分,但他主要强调的还在于和谐。从个体人格上讲强调内外合一;从人伦关系上讲,强调人我合一;从理论上讲,强调天人合一。儒家人格理论中的这种和谐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学生的教育能否成功,是教师群体、家长、学生自身共同努力的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