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民俗与科举学

科举民俗与科举学

ID:37014370

大小:253.3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3

科举民俗与科举学_第1页
科举民俗与科举学_第2页
科举民俗与科举学_第3页
科举民俗与科举学_第4页
科举民俗与科举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举民俗与科举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西社会科学!""#$%"科举民俗与科举学!刘海峰科举习俗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庆习俗、饮食习俗、游乐习俗、社交习俗、建筑习俗等都打上了科举的烙印。本文在论述与科举相关的婚庆习俗、博状元习俗、“闱姓”赌榜习俗、文昌崇拜习俗的基础上,论述科举学的广博性。科举习俗鼓励民间百姓读书应举高中,多数是寓意吉祥、积极向上的,不过也有一些消极的部分。科举文化是中华民族不应忽视的重要的文化遗产,应该加以系统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对其中的科举习俗亦应作如是观。!关键词"科举;考试;科举学;民俗!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2、’’-)$’)’’%$)’.刘海峰($/*/—),男,福建惠安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福建厦门0-$’’*)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0123’’0+)成果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具体制度中,科举制俗的基础上,论述科举学的广博性。实行之早、历时之久和影响之大是独一无二一、与科举相关的婚庆习俗的。科举虽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但今天中国人普“久旱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烛夜,金遍还略知一二

3、,甚至连乡间不识字的老头老太榜题名时。”!$"这是从宋代以来在社会上广泛流都可能讲出几个古时考秀才、中状元的民间故传的人生四喜诗。在人生最快意的四大喜事中,事,不少科场逸闻趣事至今还被口耳相传,足见“洞房花烛夜”与“金榜题名时”并列。在中国传科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多么广泛深远。统社会,婚姻与科考,都是士人生活中非常重大科举考试影响重大而深远,几乎到了无所不的事情,结婚是人生必经之事,但登科却不常在、无远弗届的程度,由此,也形成了与科举有关有,比结婚还更难得。于是在婚姻中,不少人便的社会习俗。有不少科举民俗仍然顽强地流传至试图与科举挂上钩,形成一些与婚

4、姻相关的习今,并在民间广泛地存在。科举习俗表现在社会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婚庆习俗、饮食习俗、游乐习唐代进士科地位崇高,为朝廷和士人所倾俗、社交习俗、建筑习俗等都打上了科举的烙印。重,进士及第者被形容为“头上七尺焰光”。据说从科举习俗的视角,可以加深我们对科举文化与有位进土落第者曾将记有进土及第者名录的科举学的认识。本文拟在论述与科举相关的婚庆《登科记》放在头上顶礼膜拜,并说:“此即千佛!%"习俗、博状元习俗、“闱姓”赌榜习俗、文昌崇拜习名经也”。唐宋以后,科名为社会所崇尚,流风!"#$%"!"江西社会科学!""#$%"所及,形成了榜下择婿的习俗。唐代

5、进士放榜之科,披红戴花煞似状元郎”。新婚之时,新郎和新后,“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公卿娘身穿红袍,而且是里外红、上下红,头顶桂冠,家率以其日拣选东床,车马填塞,莫可殚述。”&’(就像中举或登科时的衣冠一样,春风得意,流光“若有中东床之选者。十八九细车珠鞍,栉比而溢彩。这种风俗在山西特别流行。不过,新婚与&)(真正的及第登科相比,毕竟还是不如,而人们又至。”由于科举制的兴起,在人们的择偶观念中,郎才女貌比门当户对更重要,而所谓才,主想将其跟科举及第相比附,所以就称结婚为“小要是指能考中科举的文才。注重科举功名成为登科”。小登科洞房花烛,大登

6、科金榜题名,小登唐宋婚姻风俗中的一个重要特点。&*(科接大登科,那可是人生最快意之事。宋代女子择偶,最重进士及第,乃至盛行与科举相关的婚姻习俗至今在我国部分地“榜下捉婿”的风尚。宋人朱彧《萍州可谈》卷一区还可看到其痕迹,例如福建一些地方在闹洞说:“本朝贵人家婿于科场年,择过省试人,不问房时,老前辈祝福新郎新娘早生贵子,还习惯称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状元郎”。如果作全面的调查,相信还会发现不商庸俗与厚藏者家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于少与此类似的习俗。饵士人,使之俯就。”在进士放榜日,公卿之家有二、博状元习俗欲嫁女者,面对新科进士,

7、往往不顾当时社会上古代许多地方都有耍状元筹(或状元签)的很讲究的“阴阳吉凶”和生辰八字,也不问家世习俗,即以大小长短不同的象牙签、骨签或竹阀阅,只要是进士就争相选中。王安石诗句“却签,分别刻上状元、榜眼、探花、会元、进士、举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便是描述妙人、秀才的字样,以科名高低定注数。状元%支龄女子在新科进士赴琼林宴的路上争睹进士风为’!注,榜眼%支为%#注,探花%支为%#注,采的情形。会魁)支各为,注,进士,支各为)注,举人%#这种婚姻重科第的习俗到清代还普遍存支各为!注,秀才’!支各为%注,总计#’支在,并有所发展。在一些地区

8、,甚至认为与秀才%-!注。还有个别较少见的状元筹,全副有#+接触都会给女子带来好运。据《清稗类钞》载:支,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