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21104《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15121104《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ID:37021375

大小:8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5

15121104《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15121104《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15121104《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15121104《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15121104《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15121104《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5121104《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课程中文名称宏观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课程编号15121104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公选课□院级限选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总学时56讲授学时56实验学时0总学分3.5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开课系所经济系授课对象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先修课程《经济数学》《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执笔人陈本良审核人审批人修订时间2011-02-23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核心课程。以市场经济与政

2、府经济职能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各种不同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宏观经济政策、周期和经济增长等基础知识和理论。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同国际接轨,在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和经济研究实践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及概念体系。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原理与方法,去理解和分析现实的宏观经济问题。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核心课程。在内容上与其他经济类课程相关,应用上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相联,具有较强的实证色彩及经济分析实用性。要求学习者必须首先掌握经济数学分

3、析工具,掌握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课程的知识与方法。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及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程基本原理与方法,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知识与方法的现实应用。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去理解分析现实的宏观经济问题,认清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提高学习者借鉴、参考、择取、利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发展学习者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五、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与国民收入核算【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近年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现代宏

4、观经济学与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五大经济总量关系;GDP的缺陷;(2)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简单的两部门、三个部门和四个部门的经济流量循环模型;名义GDP和实际GDP;潜在GDP和现实GDP;(3)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内涵、目标;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学时分配】8学时。【授课方式】讲授7.5学时,讨论0.5学时。【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1、课外阅读资料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http://www.macrochina.com.cn/info.shtmlCPI/

5、PPI/GDP/PMI等数据网:http://data.eastmoney.com/cjsj/cpi.html2、作业与思考题教材课后作业【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GDP内涵及核算方法、运用(2)难点:GDP核算方法【授课内容】第一节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内涵、目标;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3.现代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革命;4.我国近年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1.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基本概念;2.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3.五大经济总量的核算关系;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基

6、本公式简单的两部门、三个部门和四个部门的循环流量模型;第四节GDP的校正1.名义GDP和实际GDP;2.潜在GDP和现实GDP;3.GDP的缺陷;【授课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兼有课堂提问。(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板书方式。运用网络教学,指导学生了解与本门课程教学相关的主要网站。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目标】(1)了解: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2)理解: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的几何方法;(3)掌握: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

7、国民收入的决定的代数法;乘数原理及各种乘数;【学时分配】8学时。【授课方式】讲授7.5学时,讨论0.5学时。【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1、课外阅读资料(1)刘文勇.影响居民消费决策的因子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7).(2)论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及启动对策:http://www.dic123.com/A/B/B1/B1E_166622.html2、作业与思考题(1)思考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2)本章课后练习题。【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乘数理论;

8、(2)难点:均衡产出;乘数理论;【授课内容】第一节均衡产出1.均衡产出概念2.总支出曲线3.图形分析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4.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第四节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1.代数法2.几何法第五节乘数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各种乘数【授课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