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31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ID:47375980

大小:8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7

31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31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31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31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31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31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中文名称:宏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学时数:50学分:3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总体行为的科学,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学科类基础课程,一般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框架和内容,了解其最新发展动态;学会并运用宏观经济分析工具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国以及世界宏观经济运行的问题予以理论解释,并为进一步学好其它财经、管理类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理论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一国(或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消费、储蓄、投资、贸易余额的变动)以及物

2、价水平(通货膨胀)和就业水平(失业)等问题。探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波动的原因,探讨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贸易政策)以及人们的预期、供给冲击等因素对经济的影响。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理论分析、演算推导、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使得他们能够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现实中的各类经济问题。课程基本内容如下:第1讲宏观经济学的科学(2学时)基本要求: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开篇课程,应该使学生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在当前市场经济社会中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并使学生理解建立经济模型

3、的目的以及经济模型的多样性;掌握假设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作用以及模型分析的基本步骤。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概念、模型的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均衡分析的基本步骤、宏观经济学的关键假设等。重点和难点:经济模型的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及均衡分析的基本步骤、关于价格的假设:短期的粘性和长期的伸缩性。第2讲宏观经济学的数据1(2学时)-7-基本要求: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不同衡量指标;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规则;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及核算方法,掌握实际GDP、名义GDP和GDP平减指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相互的区别与联系。基本内容: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实际GDP、GDP平减指数、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

4、指标等。重点和难点: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名义GDP与实际GDP和GDP平减指数计算方法及相互的联系与区别。第3讲宏观经济学的数据2(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不同衡量指标;理解奥肯定律,理解劳动力的统计及失业率的计算;掌握消费物价指数的内涵及计算方法,掌握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的区别与联系。基本内容:消费物价指数、GDP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区别与联系、失业率、奥肯定律等。重点和难点:消费物价指数、GDP平减指数和消费物价指数区别、奥肯定律第4讲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1(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货币在经济中的循环流程以及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模型

5、;理解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掌握决定经济总产出的基本因素以及重要假设,掌握竞争性企业的决策原则。基本内容:决定产出的三个基本要素(资本、劳动、技术)及重要假设、宏观经济一般均衡模型、要素的边际产出与要素的需求、竞争性企业的决策原则等。重点和难点:规模收益不变函数及产出的决定因素、边际产出与要素的需求、竞争性企业的决策原则。第5讲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2(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GDP的四个组成部分;理解经济总产出的四种用途(封闭经济中为三种用途);掌握封闭经济中决定产品与服务需求的基本因素(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掌握决定一个经济供求均衡的因素,掌握可贷资金供求均

6、衡分析中财政政策以及投资需求变动的影响。基本内容:宏观经济一般均衡模型、消费函数(C=a+MPC(Y-T))及其决定因素、投资和政府购买的决定因素、国民储蓄与可贷资金的供求均衡、财政政策对储蓄的影响、产出与服务的供求均衡等。重点和难点:财政政策影响经济资源在消费和投资与政府购买三者之间的配置、实际利率使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平衡。第6讲货币与通货膨胀(2学时)-7-基本要求:了解货币及货币的职能,了解金(银)币铸造税;理解货币的衡量及控制手段,理解古典二分法;掌握货币数量论和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掌握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的主要因素,掌握费雪方程式。基本内容:货币的基本职能和货

7、币控制、货币数量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及费雪效应、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影响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货币中性理论。重点和难点:货币数量论、费雪效应、货币需求与利率及收入的关系。(注:由于通货膨胀问题在经济学原理中已经有比较详细的论述,所以“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与“恶性通货膨胀”两节不作要求)第7讲开放的经济1(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开放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小型开放经济的重要假设,理解贸易余额(净出口)与资本净流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储蓄和投资与贸易余额关系模型,并能够运用模型分析外生变量对贸易余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