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能力专题4.2种群的数量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9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能力专题4.2种群的数量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

ID:37323468

大小:134.5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2

2019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能力专题4.2种群的数量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2019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能力专题4.2种群的数量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2019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能力专题4.2种群的数量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2019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能力专题4.2种群的数量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2019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能力专题4.2种群的数量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能力专题4.2种群的数量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节种群的数量变化学习导读学习准备一、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方法1.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1)观察研究对象,;(2)提出;(3)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表达;(4)通过实验或观察,对模型进行。2.优点与数学方程式相比,它更直观的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三、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1)理想条件:条件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2)数学公式:。(3)曲线变化:2.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1)有限条件:自然界的是有限的。(2)概念: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的增长曲线。(3)K值:又称,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4)曲线变化:三

2、、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的原因是、、天敌、传染病等。破疑解难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1.意义:数学模型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规律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和预测等重要功能。在科学研究中,数学模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新规律的有效途径之一。2.步骤:⑴观察研究对象是为了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便是通过大量观察和实验得出的结论;⑵合理提出假设是数学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假设不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不同,“细菌义指数函数增长”便是合理的假设;⑶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即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Nt=N0.λt”(N为种群的大小,t为时间,λ为种群的周限增长率),也可以用更直观的曲线“J

3、”型曲线表示⑷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二、种群的数量变化1.类型: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种群的“J”型增长、“S”型增长、波动和下降。应当注意的是,这四种情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即资源和空间十分充足,没有天敌和其他灾害等,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而在自然界,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因此,即使出现“J”型增长,也不可能持续很久,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会在“K”值左右趋于稳定,这种增长模型为“S”型增长;在有限环境中,种群数量是否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呢?不是的,由于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的,在不利条件下,甚至会出现持续的下降乃至消亡。

4、“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注意影响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内部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特征,是种群统计学的重要特征,它们影响着种群的动态。);外部因素(食物、天敌、气候)。地球的容纳量是有限的,食物、水和空间是影响人口多少和增长率的限制因素。自然界中多数生物种群都已达到稳定期,总体上看,许多种群的种群数量一般不再增长,而是波动或变动。2.意义: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不仅能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例如,在对待鱼类的捕捞问题上,人们总是希望每年既能捕到较多的鱼,又不危及鱼类种群以后的持续生存,也就是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这就需要研究捕捞量和

5、种群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调查种群的现有数量,对种群的数量变化作出预测等。因此,中秋的数量变化规律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三、存活曲线1.含义:存活曲线是表示一个种群在一定时期内存活量的指标,也是衡量种群增长的基本参数。2.类型:⑴Ⅰ型:曲线呈凹型,幼年期死亡率很高,一旦活到某一年龄后,死亡率低且稳定。藤壶的存活曲线接近Ⅰ。⑵Ⅱ型;曲线呈对角线,各年龄段死亡率相等。例如,水螅、一些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⑶Ⅲ型:曲线呈凸型,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达到生理年龄后,短期内几乎全部死亡。例如,大型兽类和人类的存活曲线。3.意义:存活曲线以环境条件和对有限资源的竞争为转移。例如,人类的存活

6、曲线因营养、医药卫生条件不同有很大的变化。如果环境变得适合,死亡率变得很低,种群就会突然爆发。不少农业害虫就是这种情况。研究存活曲线可以判断各种动物种群最易受伤害的年龄,而加以人为的有效控制这一种群的数量,以达到造福人类的目的。如可以选择最有利时间打猎或进行害虫防治。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能产生较多的CO2,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少量CO2。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没有天敌和其他灾害,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酵母菌种群呈“S”型增长。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7、。进行实验:1.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2.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3.将试管放在25℃条件下培养。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5.分析数据,画出曲线。表达和交流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一项有着多方面意义和价值的探究活动:(1)通过亲自研究一个真实的种群,加深对种群数量变化知识的理解;(2)尝试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3)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4)运用显微观察和微生物培养的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