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发展吴昊尘

汉字的发展吴昊尘

ID:37391642

大小:3.52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2

汉字的发展吴昊尘_第1页
汉字的发展吴昊尘_第2页
汉字的发展吴昊尘_第3页
汉字的发展吴昊尘_第4页
汉字的发展吴昊尘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字的发展吴昊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字的发展汉字的演变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采用过各式各样的记事方法,其中使用较多的是结绳和契刻。中国古籍文献中,关于结绳记事的记载较多。公元前战国时期的著作《周易·系辞下传》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汉朝人郑玄,在其《周易注》中也说:“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中也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这是讲结绳为约,说得已相当明白

2、、具体了。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汉朝刘熙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清楚的说明契就是刻,契刻的目的是帮助记忆数目。因为人们订立契约关系时,数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端的因素。于是,人们就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这就是古时的“契”。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分作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二者吻合为凭。古代的契上刻得是数目,主要用来作债务的凭证。右图是在甘肃省西宁县周家寨出土的仰韶期遗址的骨契图形。金文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

3、文或青铜器铭文。至今所见最早有铭文的青铜器,为商代中期以后之物,铭文都很简单,文字书体近似于甲骨文。最有代表性的是西周的青铜器铭文。金文是雕刻或铸造在青铜器皿上的文字,常载于各种彝器、乐器、兵器、度量衡器、铸币、铜镜和金属印章之上。其中以彝器之上载文数量最多。各种器物上的文字,较之甲骨文长且完整。字数少者数十字,多者数百字。例如西周前期的大盂鼎就载字二百九十一个。现存字数最多的是西周遗物“毛公鼎”,载文五百字。其次是战国时期河北平山县的中山王鼎,载文四百六十九字。   再次是与中山王鼎同时出土的中山王方壶,载文四百四十八字。各种器物上的文字,多刻或铸在器物的外面

4、,但也不乏铸于器物内壁者,甚至还有的刻或铸在器物的盖、柄、耳子、足、颈之上。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可见,手工雕刻技术发展到用于刻铸金文,较之甲骨用途更广,于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为混乱。“秦国文字”接近正统的西周和春秋金文,比较严谨统一,后世称为"籀文"或"大篆"。由于各国和不同地区在文字书写方面的“各行其是”,造成了战国文字形体上的极大混乱,个字的写法大不相同。在殷商甲骨文和西周、春秋金文之后,汉字的发展到了公元前5世纪开始的战国时代,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主要是由于诸侯国各自为政,互不统属,东周王朝的中央集权差不多丧失殆尽,就连文字,

5、也是各写各的,所以各国的文字在形体结构和书写风格上都有许多差异。此外,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文字在这一时期比较普及,铸、刻、写文字的材料和范围有所扩大,除青铜器上的金文外,陶文、简帛文、货币文、玺印文等也大量出现。这就使得不同地区使用的汉字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宏观地看,战国文字可以分为"六国文字"和"秦国文字"两大系统。“六国文字”指的是韩、赵、魏、齐、楚、燕六国以及中山、越、滕等小国的文字,与金文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笔画的随意简化,形体结构极大篆甲骨文中国的文字从出现至今,已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字、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

6、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其中,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19世纪后期,在河南安阳,农民在耕地时偶尔发现了甲骨的碎片,他们把这些甲骨作为龙骨卖到药房。1899年,古文字学家刘鄂在别人所服的中药中,发现了这种上面刻有古文字的甲骨,便开始收集研究工作。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因为那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

7、,以及事后验证刻在上面,形成了具有明显特征的甲骨文。 甲骨上的文字,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帝。自公元前230年之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8、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