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_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

专题六_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

ID:37507831

大小:35.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24

专题六_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_第1页
专题六_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_第2页
专题六_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_第3页
专题六_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_第4页
专题六_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六_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六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革命历史上的改革一、中国的改革(一)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1、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2、作用:使秦国国富民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内容:①迁都洛阳②学汉语③穿汉服④改汉姓⑤与汉族通婚⑥用汉制⑦学汉礼2、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三)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2、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3、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等);②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③筹建南阳、北洋、福建海军;④创办新式学堂4、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5、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6、影响: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四)戊戌变法(1898年)1、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2、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后,中国改革进入一个新时期。改革重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实

3、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改革走上了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之路。二、世界其他国家的改革(一)日本大化改新1、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2、作用: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二)日本明治维新1、原因:封建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内容:①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③社会生

4、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3、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4、意义:使日本从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1、原因: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领导者:亚历山大二世3、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4、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5、影

5、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四)苏俄的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1、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历史作用:促进国民经的恢复和发展。(五)二战后苏联及东欧国家的改革1、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先以经济为重点后以政治为重点。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以匈牙利的改革较为突出,各国改革成效不大。(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1933年)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2、根本目的:巩固资产阶级统治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4、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全国工

6、业复兴法》5、影响:(1)国内:①美国经济得到了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③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得到加强;④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加。(2)国际: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资产阶级革命一、中国的革命辛亥革命(1911年)1、领导人:孙中山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3、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二、世界其他国家的革命(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

7、发展2、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3、重要文献:《权利法案》(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作用:标志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4、历史意义:①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②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③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二)美国独立战争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开始标志:莱克星顿的枪声3、领导人:华盛顿4、重要文献:《独立宣言》(1776年;宣告美国诞生);1787年宪法5、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4、历史意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

8、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三)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1865年)1、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2、矛盾的焦点:奴隶制度存废问题3、导火线:林肯就职美国总统4、领导人:林肯5、重要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