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关系评述(2004)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关系评述(2004)

ID:37514125

大小:54.2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4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关系评述(2004)_第1页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关系评述(2004)_第2页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关系评述(2004)_第3页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关系评述(2004)_第4页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关系评述(2004)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关系评述(200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理科学进展2004,12(2):185~192AdvancesinPsychologicalScience*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关系评述郭秀艳(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摘要文章从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区别、联系以及相互作用三方面,对这两个概念集合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最初,内隐学习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源于其与外显学习在现象学、实验操作、神经生理学以及学习机制等方面的诸多不同。近年来,虽然内隐学习的独立地位已被充分确立,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任何一个学习

2、任务都是内隐和外显学习的结合物。最后,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验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相互权衡的动态关系。关键字内隐学习,外显学习,权衡现象。分类号B842.2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最先提出内隐学习一词,将其定义为一种有别于外显学习的、无意识地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自此之后,以Reber为首的早期研究者们都试图从各个角度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进行区分,所以多年来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一[1]直被定义为两种泾渭分明的学习模式。可是,近年来有些研究却发现内隐和外显学习间的[2~5]界限并非如此清晰,两者或多或少存

3、在某些联系。对于内隐学习来说,一方面,内隐学习本身相对独立的存在需要以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之间的区别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内隐学习又要通过与外显学习的联系来找到自身作为一种知识获得机制的定位;在明晰了内隐和外显学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后,才有可能对两者的双向关系——相互作用进行讨论;最后这种讨论的结果可能上升到理论观念的层面,进而对内隐学习的理论理解起到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旨在从两者的区别、联系、相互作用三个方面对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这两个概念集合间的关系进行辨析,以期能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1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区别内隐学习概念的提出,提醒了人

4、们:学习这种心理现象远比我们千百年来习以为常的更为复杂,除了外显的、有意识的、可以内省监控的形式,还存在内隐的、无意识的、难以觉察的形式。可见,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区别——无论是现象上的,还是机制上的——是内隐学习之所以能成为独立概念的重要基础,也是理解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关系的逻辑起点。收稿日期:2003-07-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30170320)。通讯作者:郭秀艳,E-mail:xyguo@psy.ecnu.edu.cn,电话:021-62652591185-186-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1.1现象学上的区分内隐学习与

5、外显学习的区分首先在于它们的不同表现特征。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在特征上的不同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1)内隐学习是自动的,外显学习是需意志努力的。复杂系统范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操作能力超出了他们所能意识到[6]的范围。另外,在某些实验任务情景下,无意识的学习机制比已发现的有意识思维更能检[7]测微妙的和复杂的关系;(2)内隐学习是稳定的,外显学习是易变的。内隐学习从学习过程到学习结果都是稳定的,不易受其他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外显学习会受到年龄、智力、情绪、个性、动机、氛围⋯⋯种种变量的影响。例如在健忘症患者身上发现内隐和外显学习[8]任务的实验性

6、分离,健忘症患者脑部损伤的区域对内隐学习影响较小。(3)内隐学习是深层的,外显学习是表层的。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在最终获得的知识方面存在差异。所谓深层,是指内隐学习获得的是刺激内部的潜在的深层结构;而所谓表层,说明外显学习获得的是特定的刺激或是刺激间某些表浅的规则。Reber(1969)和Mathews等(1989)的研究先后用实验证明了,在学习限定状态人工语法时,外显学习获得的是特定的刺激或是刺激间某些表浅的规则,例如某几个字符更多地相继出现等,而内隐学习获得的是刺激内部的潜在的、具[2,9]有抽象性的深层结构。1.2实验操作上的区分内隐学习

7、和外显学习在现象学上的区分,是证明内隐学习独立于外显学习之外而存在的前提。但唯有用实验的手段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分离出来才能真正确立内隐学习的独立地位。任何一种实验操作都依赖于作为前提的实验假设,内隐学习的实验也是如此。Reingold和Merikle(1988)在扬弃直接(外显)测量的两条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证明内隐学习独立存在的分离逻辑假设: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都同等程度地对意识知识敏感,而当对某一特定的刺激维度,间接测验表现比直接测验来得更敏感时,可以发现无意识学习(内隐学习)[10]的存在。基于这一假设,研究者运用了各种不同于外显学习研

8、究的实验操作,从实验层面上对两者进行了区分,并获得了可喜的成果。Reber(1976)采用人工语法范式对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不同进行了研究。研究中,他要求规则发现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