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中国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ID:37673143

大小:1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8

中国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_第1页
中国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_第2页
中国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_第3页
中国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_第4页
中国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   美国旧金山柯领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恰恰“让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当代中国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了一种“拔苗助长”的教育体系。教育要以人为本,在教育孩子与学生时,应该说的少一点,要尽量引导儿童去发现、探索,而非一味地将枯燥的知识硬塞给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否正确,关键在于过程中是否造成儿童一种愉快的兴奋,是否引起兴趣和爱好,以提高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儿童需要自身发展的空间与时间,当代的儿童在不得不过快成长的压力下长大,失去了对他们年龄段来说永不再来的、一次性体验的机会。为儿

2、童按排过度的学习,是摧垮儿童身心的罪魁祸首。我们当今社会的快速度,几乎不尊重或不理解儿童的需求。因此我们身为教师和家长必须为儿童创造出能充分发挥童年特点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做,到了儿童成年时,大大有助于促进创造性独立思考、独立行动能力的形成。   人的成长就象“春、夏、秋、冬”展开的次序一样,有一个内在的节奏,由于中国的教育体系“本末倒置”严重地违背了教育的规律,也就是违背了人的内在成长节奏,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的超前学习与升学考试的竟争,使得中国的孩子普遍地没有“春天”,没有春天的清新、舒缓、浪漫与原始生命力的勃发,只有

3、夏日的暴晒、煎熬、辛苦与重复的劳作,到了秋天就主要收获空壳的果实,从学校毕业后,走到社会上就经受慢长“冬季”的人生煎熬。据我对中美教育的观察与比较,我认为,中国的孩子全部输在起跑线上。当代中国的教育模式是以“认知为本”的教育模式,是两百年前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创立的,赫尔巴特又影响了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凯洛夫的《教育学》在50年代翻译成中文,成了中国教育的“圣经”。有三个特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奇怪的是台湾也是这样的教育模式,是20世纪初民国时期从日本人那里学来的。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中心,强调灌输式的死记硬背

4、。而美国的教育模式主要受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影响,是一种以“活动为本”的教育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强调从做中学,努力培养各种能力。于是中国的孩子“赢在起点,输在终点”,美国的孩子“输在起点,赢在终点。中国与台湾到现在都还是这样的教育模式。中国的许多教育专家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比美国的基础教育搞得好,因为中国的中学生比美国的中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更扎实,在国际竟赛中,考得更好。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当今,中国的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是一种“拔苗助长”的教育体系,侧重是重视“语文、数学、英语”

5、这三门核心课程的系统训练,这是一种重知识、重理性、重科学、重智商开发的左脑型教育,在社会生存竟争的压力下,以教育人们“学会工作”为目的,过早的让孩子在12岁以前接受太多的知识灌输与逻辑思维训练,抑制了形象思维与情商的生长发育,使右脑神经细胞由于缺少外在的形象化物象的刺激而全面萎缩,从而失去了想象力、失去了生命激情与创造性、失去了生活的丰富与生命的尽性。   在我看来,欧美国家的强大,首先是他们的人文、制度与教育系统的强大,其次才是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强大。也就是说是精神的强大才导致了物质的强大。我想对于我们从中国到美国来生活的人

6、。要安静下来,慢慢用心体会美国的教育,欧洲的教育,他们从古希腊开始就把培养“野性而又高贵的人格”作为教育奋斗的目标。“野性'就意味着“身强力壮、吃苦耐劳、追求自由”,“高贵”就意味着“情趣高雅、追求卓越、严于律己”,于是,基础教育就为孩子与学生们创造了许多“自由探索的空间”与“自由探索的时间”,就有童子军,玩耍多,体育课多,艺术活动多,课后社团活动多,父母带孩子参与教会活动多。。。这种以人格为中心的教育就全面奠定了人生的根基。人生就象是与自己比赛的马拉松赛跑,西方教育倡导的是“先慢后快”,人格先成长,智能与技术后成长,体能与

7、意志先成长,知识与技能后成长,他们的人就越来越有后劲,中国的知识教育模式造成的后果是“先快后慢”,教材体系性强,知识量大,分数竟争、班级排名,智能先成长,人格萎缩了,知识先成长,心力与体力萎缩了,长大后,只能干点技术活,讨口饭吃。中国的教育是赢一段时间,而输一辈子;西方的教育是输一段时间,而赢一辈子。中国的教育是“先紧后松”,“紧”是基础教育难度大,以“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课为核心进行系统训练,以考试为中心,强迫学生学习与考试,把学生们累垮了,造成普遍厌学,“松”是学生们考上大学了,离开了家长的管制与升学考试的压迫,终

8、于可以玩耍了,大学里追星族成群,流行音乐、经商热、社交热抑制了读书热成了校园文化,大学成了“市场”、“官场”、“玩场”,大学象牙塔的理想主义精神失落了,校园正在成为文化的沙漠与精神的废墟。而美国的教育是“先松后紧”,基础教育的理念是“少学多玩”,“玩耍”是最好的学习,没有升学考试与分数排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