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ID:37744251

大小:1.47 MB

页数:154页

时间:2019-05-30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_第1页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_第2页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_第3页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_第4页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徐正华第一节国际分工基本内容第二节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第三节要素禀赋理论第四节新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基本内容一、国际分工的含义与作用1、国际分工的含义指世界各国生产货物与服务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一国生产力的发展,首先产生了国内的社会分工,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当一国的生产发展,有部分商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交换,就形成国际分工。2、国际分工的作用1)是国际贸易的基础2)促进国内分工的发展3)推动世界市场扩大4)影响国际贸易格局二、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

2、段(16-18世纪中叶)这一阶段,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生产不发达,所以只存在不发达的社会分工和不发达的地域分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11世纪欧洲城市兴起,手工业与农业进一步分离,商品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上期的“地理大发现”和殖民地开拓,开拓了市场,促进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过渡,资本进入原始积累时期。萌芽阶段表现为:西欧殖民主义者强制性地对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进行掠夺,从这些地方为本国输送自己不能生产的农作物,并扩大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出现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

3、式。(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这一时期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形成阶段。随着产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等建立了大机器工业和现代化工厂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促成国际分工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分工形式是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包括亚非拉在内的国际分工。(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促进了机械、电气工业的迅速发展,石油、汽车、电力等工业的建立,交通运输工具也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苏伊士运河(1869)和巴拿马运河(1

4、913)的建成,海底电缆的出现,都大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一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经济特征之一。过去,亚、非、拉美国家只被卷入国际商品流通,而现在则被拉入世界资本主义生产,从而使宗主国同殖民地、工业品生产同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形成了国际分工新体系。这一时期的分工形式主要为:一是宗主国与殖民地垂直分工继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二是工业国之间发展成一种水平式分工(四)二战后国际分工的特点1.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2.产业内部分工逐步增强①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②零配件

5、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③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形式发生变化①发达国家高新尖的复杂的加工工业与发展中国家简单的加工的分工②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和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制成品4.区域性经济组织内部分工加强5.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发展垂直型国际分工它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这种分工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品进行不等价交换。水平型国际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

6、上的分工。它有专业化与规模经济的特点。一般也体现为产业内贸易。混合型国际分工指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包括一国(主要是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分工和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6.国际服务分工逐步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发展领域各不同。7.国际分工的基础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社会主义8.国际分工格局出现多层次:在国际分工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间出现第三类国家,主要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性区域分工在加强。如日本的雁行模式以跨国公司的全球商品链形成国际分工三、国际分工的发展规律(一)被纳入国际分工体系的国家和地区不

7、断增多。首先,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增多,从英国扩大到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它们都成了国际分工的中心;其次,更多的殖民地、附属国和落后国家,也都先后参与国际分工,成为外围。(二)各国参加国际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各产业)(三)国际分工形式多样化。(垂直、水平、网状)(四)构筑国际分工的纽带增多(货物、资本、服务)四、国际分工发展的制约因素自然条件: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人口与生产规模:影响国际分工的规模资本国际化: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关键生产关系影响:影响着国际分工的性质和作用

8、经济贸易政策: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五、国际分工的性质——两重性?一方面可节约社会劳动,另一方面又带来国际分工利益的不平等。我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如何呢?国际贸易基本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赫——俄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新国际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