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秉忠:激电中梯测量在十五里桥金矿勘查应用效果研究(无水印)

江秉忠:激电中梯测量在十五里桥金矿勘查应用效果研究(无水印)

ID:37771459

大小:20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30

江秉忠:激电中梯测量在十五里桥金矿勘查应用效果研究(无水印)_第1页
江秉忠:激电中梯测量在十五里桥金矿勘查应用效果研究(无水印)_第2页
江秉忠:激电中梯测量在十五里桥金矿勘查应用效果研究(无水印)_第3页
江秉忠:激电中梯测量在十五里桥金矿勘查应用效果研究(无水印)_第4页
资源描述:

《江秉忠:激电中梯测量在十五里桥金矿勘查应用效果研究(无水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激电中梯测量在十五里桥金矿勘查中应用研究江秉忠李师白李向文赵炎黄继民(武警黄金第三支队哈尔滨150069)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矿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激电异常与矿(化)体及构造的关系,推断了可能存在的隐伏断层、岩体划分和可能成矿地段,推测矿体形态,指导钻孔布设,为进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依据。关键词:激电中梯测量十五里桥岩金矿1引言十五里桥岩金矿区,是武警黄金第三支队通过水系沉积物测量及遥感解译资料提供找矿靶区,经地质普查工作所发现的,目前主要发现1条金矿化蚀变带,长1530m,宽1-10m,最宽处TC2/60约32m,金矿化主要赋存于破碎蚀变带或

2、蚀变安山岩中,围岩主要为安山岩,其次为流纹斑岩,个别处为煌斑岩。破碎蚀变带原岩为流纹斑岩,具有较强的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蚀变,可见石英脉穿插,脉宽2-50cm,呈灰白色、深灰色,局部发育较大的石英晶簇,具梳状构造、角砾状构造,金品位与硅化较密切,硅化强或有石英脉发育部位金品位较高。蚀变安山岩新鲜面呈浅灰色,风化面呈红褐色,主要具有黄铁矿化,黄铁矿呈星点状、浸染状,黄铁矿化强则金品位较高。但前期钻探工程见矿效果不理想,因此项目经领导研究决定,对其进行激电中梯测量工作,进一步查明该矿体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指导下一步钻孔设。2区域地质特征1

3、-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和伊利克得组;2-下-中侏罗统绣峰组、二十二站组和漠河组;3-下泥盆统泥鳅河组;4-下寒开统额尔古纳河组;5-古元古界兴华渡口群;6-燕山期正长花岗岩;7-奥陶纪早世-寒武纪晚世二长花岗岩;8-地质界线;9断层及编号;10-金矿床、金矿点及编号;11-国(省)界;12-研究区。主要金矿床(点):1-砂宝斯林场;2-老沟;3-砂宝斯;4-三十二站;5-东马扎尔;6-虎拉林;7-富克山;8-二根河;9-页索库;10-马大尔;11-奥拉齐;12-二十一站;13-宝兴沟。主要断裂:①-得尔布干断裂;②-西林吉

4、-塔河断裂;③-洛古河-二根河韧性剪切带图1上黑龙江盆地区域地质图研究区地处天山—兴蒙造山带、大兴安岭火山岩带东北部、上黑龙江凹陷腰站断陷南缘与十八站隆起北缘交接部位,上黑龙江前陆盆地南缘(图1)。矿床产出于上黑龙江金铜钼Ⅲ级成矿带内。区内断裂、褶皱构造发育,侏罗系、白垩系地层广泛出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有利。2.1地层地层有侏罗系下中统绣峰组(J1-2x):灰黄色砾岩夹长石细砂岩,黑色泥质粉砂岩薄层。中统二十二站组(J2er):黑灰色中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粗砂岩。中统额木尔河组(J2e):黑灰色砾岩,粗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

5、黑色泥质粉砂岩薄层及煤。上统开库康组(J3k):黑灰色、褐色复成分砾岩为主夹窝状或透镜状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上统塔木兰沟组(J3t):玄武岩、安山玄武岩、橄榄玄武岩、底部砾岩;白垩系下统木端组(K1m):灰色,黄褐色紫灰色粗砂岩,砾岩夹火山碎屑岩薄层。白垩系下统下亮子组(K1x):砂岩、含砾砂岩夹薄层砾岩、粉砂岩及流纹质晶屑凝灰岩薄层。白垩系下统上库力组(K1s):灰白色流纹质晶屑凝灰岩,角砾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及酸性溶岩。白垩系下统伊列克得组(K1y):灰绿色、紫红色玄武岩,安山玄武岩;第四系新统(Qh):砂砾、亚粘土、粘土、泥砾等。2.2

6、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均具有多期性与继承性活动特点,主要断裂构造以NE向的依西肯-二十站断裂、绥安站-十五里桥断裂、龙站河断裂,北西向秀水山-依西肯断裂。区内NE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3地球物理特征3.1岩矿石电性特征表1岩石物性参数统计表通过上表分析可知该区各岩性的视电阻率差异不大,而矿石石英脉与围岩视电阻率的差别将近达1个数量级,极化率值普遍偏低,其值大都在1.5%以下,硅化角砾岩、安山岩、流纹岩及青盘岩化安山岩的极化率差别甚微,矿化石英脉的视电阻率及视极化率值都比围岩要高的多。因此,该区主要寻找的目标体为高阻高极化的地质体

7、。3.2电阻率ρs特征:由该区激电中梯测量ρs等值线平面图上可知,研究区平面ρs等值线相对平缓,呈相对中阻显示,中高阻在区内可见有四处明显的NE向分带显示,ρs值一般在值800Ω.m以上,个别点峰值达1500Ω.m以上,其间有500Ω.m的低阻条带,推断为断裂构造引起。其它大部分低阻值呈不规则面状分布,不具构造特征。3.3极化率ηs特征:由研究区激电中梯测量ηs等值线平面图可知:矿区东部有NE向一高视极化率,ηs值大于5.50%,局部点位低于5.0%。西部是较高视极化率地段,ηs值大部在4.5%以上。中部有四处呈条带状高视极化率地段,ηs值

8、大于6.10%,局部大于10.0%。通过研究视电阻率与视极化率平面图可推测:工区西部有一主隐伏断裂带存在,其特征为低阻、中低极化为标志。在断裂带东西两侧有几处次级断裂构造,为该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