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课件》

《病毒性肝炎课件》

ID:3779798

大小:167.51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7-11-23

《病毒性肝炎课件》_第1页
《病毒性肝炎课件》_第2页
《病毒性肝炎课件》_第3页
《病毒性肝炎课件》_第4页
《病毒性肝炎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毒性肝炎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病毒性肝炎姚海燕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分类: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共有5型,分别为甲、乙、丙、丁和戊型。此外,最近发现的庚型肝炎病毒和输血传播病毒,是否引起肝炎未有定论。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一)甲型肝炎病原学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甲型肝炎病毒,属RNA病毒。流行病学1.传染源甲型肝炎无病毒携带者,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粪便排毒期在起病前2周至血清谷丙转氨酶高峰期后1周,少数延至病后30天。当血清抗HAV出现时,粪便排毒基本结束。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粪便污染水源或食物可致暴发流行,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

2、;日常生活接触多散在发病。3.易感人群抗HAV阴性者。人类对HAV普遍易感。在我国,大多在幼儿、儿童、青少年期获得隐性感染,成年抗HAVIgG检出率达80%,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甲肝流行与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及教育程度有关。临床表现潜伏期甲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4周(2-6周)。分类1.急性肝炎不转成慢性肝炎。(1)急性黄疸型肝炎总病程约2—4个月。可分三期:黄疸前期起病急,主要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肝区痛、腹泻、尿色逐渐加深,至本期末呈浓茶状。本期持续1—21天,平均5—7天。黄疸期自觉症状可有所好转,发热减退,但尿色继续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于2周内达高峰。

3、肝大肋下1—3cm,有充实感,有压痛及叩击痛。本期持续2—6周。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与黄疸型相似。是一种轻型的肝炎,恢复较快,病程在3月内。由于无黄疸而不易被发现,发生率远高于黄疸型,成为更重要的传染源。2.重型肝炎是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病死率高。甲型少见。实验室检查1.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酶的检测、血清蛋白、胆红素等。2.血、尿常规3.影像学检查4.肝病理学检查5.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1、甲型肝炎病毒(HAV)2、抗原抗体系统(1)抗HAVIgM在发病后数天即可

4、阳性,3-6月转阴,是早期诊断标志。(2)抗HAVIgG发病2-3月达高峰,持续多年或终身。属于保护性抗体,具有免疫力标志。急性后期和恢复期可有抗HAVIgM和抗HAVIgG同时阳性。诊断一.流行病学资料食物或水型流行爆发,起病前曾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等。儿童发病多见,以及秋、冬季高峰。二.临床诊断根据症状、体征、病程、化验、影像学检查,确定临床分型。三.病原学诊断治疗目前缺乏可靠的特效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以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过劳和损害肝脏药物。甲型肝炎以急性肝炎为主,治疗应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避免过劳,肝功正常后仍应休息1

5、—3个月。饮食宜清淡,热量足够,丰富蛋白质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进食量过少者可由静脉补充葡萄糖及维生素。不强调高糖和低脂肪饮食。一般不采用抗病毒治疗,预防一.控制传染源患者的隔离。二.切断传播途径重点在搞好卫生措施,如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加强个人卫生、粪便管理等。三.保护易感人群在甲型肝炎流行期间,易感人群都应注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肝活疫苗),半年后加强1针。接种后免疫期至少5年。保护率为65.5%。对近期有与甲型肝炎患者的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可接种人血清或胎盘球蛋白以防止发病。注射时间越早越好,最迟不宜超过接触感染后7—10天。免疫效果可维持35天。(二)乙型肝炎乙

6、型肝炎的现状乙肝是世界上患病人数最多的疾病之一。1992年全球乙肝病毒感染者共有3.5亿人,我国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从1992年开始,我国实行对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管理和乙肝健康教育,乙肝病毒感染率明显下降。2006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数据表明,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已由1992年的9.75%降至2006年的7.18%,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从1.2亿降至0.93亿。虽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在过去几年中有了显著下降,但是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我国当前仍然有两千万例慢性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与年龄曲线相一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划免疫中心消息: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与年龄曲

7、线相一致。4-10岁是发病的第一高峰;20-40岁是发病的第二高峰;40岁以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乙肝与职业的关系据国内统计发现,中小学生发病率较高,干部、工人、农民的比例相近;城镇分散居民的发病率最低。国外在同性恋者和性乱交者中乙肝发病率高,吸毒和药瘾者中亦比常人高。还有血透单位和口腔科工作人员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和乙肝发病率亦比普通人群高数倍。妓女、暗娼、犯人中乙肝病毒标志的阳性率在我国亦可达85%以上。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与性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