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练习】《古诗两首》(语文苏教五上)

【基础练习】《古诗两首》(语文苏教五上)

ID:38027212

大小:133.7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3

【基础练习】《古诗两首》(语文苏教五上)_第1页
【基础练习】《古诗两首》(语文苏教五上)_第2页
【基础练习】《古诗两首》(语文苏教五上)_第3页
资源描述:

《【基础练习】《古诗两首》(语文苏教五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苏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古诗两首》基础练习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许金芝一、基础积累1.《寻隐者不遇》和《所见》都是()A、绝句B、七言绝句C、五言绝句2.《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A、唐代诗人贾岛B、唐代诗人杜牧C、清代诗人袁枚3.《所见》的作者是()A、唐代诗人贾岛B、唐代诗人白居易C、清代诗人袁枚4.《寻隐者不遇》的作者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一词也是因他做诗严谨,肯下功夫的故事得来。A、“苦吟诗人”;“斟酌”B、“苦吟诗人”;“推敲”C、“诗圣”;“推敲”5.对诗文中的“林樾”正确的理解是()A

2、、林中成阴的地方B、树阴C、树木6.对诗文中的“意欲”正确的理解是()A、将要B、心想C、意思是7.对诗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中的“不知处”正确的理解是()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畅言教育A、没有地方B、不知道所处C、不知道在何处8.“松下问童子”中的“童子”,儿童,未成年的人,诗中指的是(),“问童子”也就是暗示了课题中的()A、隐者的徒弟;“隐者”B、隐者的徒弟;“不遇”C、那个小孩;“寻”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句诗交代了主人公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A、牧童;林樾B、黄牛;林樾C

3、、牧童;振林樾10.“骑黄牛”体现出了牧童______________的神情,“歌声”传达了牧童_________的心情。A、悠闲自在;无聊B、惊讶;愉快C、悠闲自在;愉快1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句诗是因果关系,牧童“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A、忽然闭口立;意欲捕鸣蝉B、闭口立;捕鸣蝉C、忽然;意欲12.《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抒发了诗人对_______风光的喜爱之情。A、乡村田园B、农村田野C、乡村村居二、课内巩固13.《寻隐者不遇》采用(),一问一答,寓问于

4、答,通过()向()打听师傅的去向,()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A、问答体;童子;诗人;诗人B、自问自答;诗人;童子;童子C、问答体;诗人;童子;童子14.《寻隐者不遇》中一问三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而作者的情感也跟着起伏不定,从“满怀希望”到()再到(),最后是()A、“一线希望”、“失望”、“彻底失望”B、“失望”、“一线希望”、“彻底失望”C、“失望”、“彻底失望”、“一线希望”15.《寻隐者不遇》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的事,通过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A、高洁;仰慕B、不高洁;仰慕C、高洁;

5、失望用心用情服务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畅言教育参考答案一、基础积累1.C2.A3.C4.B5.A6.B7.C8.B9.A10.C11.A12.A二、课内巩固13.C14.B15.A用心用情服务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