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张纸导学案

半张纸导学案

ID:38079097

大小:5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半张纸导学案_第1页
半张纸导学案_第2页
半张纸导学案_第3页
半张纸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半张纸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语文YW-10-02-020《半张纸》导学案编写人:罗娟审核人:万山英2010-12-01班级:组别: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2、领会作品的内容与主旨。  3、了解“生活的横断面”这一小说结构方式的特点。【学习重点】对小说结构的把握及拓展分析。【学习难点】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学法指导】  讨论法、朗读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瑞典人。1849年出生,1912年逝世。他是瑞典戏剧家、小说家、诗人。代表作有戏剧《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小说《红房间》等。他的小说创作和语言研究对瑞典文学和

2、语言发展有重大贡献,被称作“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 斯特林堡1849年生于斯德哥尔摩,父亲是北方贵族后裔、船舶经纪人,后来破产;母亲原来是客店女招待,因门第不当,遭家族歧视,所以斯特林堡自称是“女仆的儿子”。由于母亲早逝,父亲再娶、兄弟姐妹众多,幼年的他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自小他不得不忍受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折磨。屈辱、歧视和冷落使他变得早熟而敏感,反抗的冲动时时在他心头激荡。1867年他考入乌普萨拉大学,由于经济拮据曾几度辍学。他当过小学教师、医生、报社记者、电报员,后在皇家图书馆充当管理员。在不幸岁月里,他把自己同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联系在一起,认为自己是因为又

3、脏又笨被人瞧不起而后来做出成绩的人。  斯特林堡在大学时期开始写戏剧,而且成名很早。21岁那年,反映冰岛神话时期父女二人在宗教信仰上发生冲突的剧本《被放逐者》,得到国王卡尔十五世的赞赏,受到召见,并获得赏赐。斯特林堡得到赏金,就呼朋唤友,彻夜在酒馆庆贺。酒喝得酩酊,野心也疯长。然而,不幸却很快降临,后来他一再遭受挫折,名著《奥洛夫老师》拖了9年才被搬上舞台。他一生贫穷:1888年《父亲》共上演8场,得到40克郎版税。1890年《奥洛夫老师》上演相当成功,演出17场,得到936克郎版税,却只够支付迫在眉睫的债务与几个星期家庭生活的日常费用。不久,斯特林堡流亡欧洲大陆,起初侨居

4、瑞士,创作了针对女权运动的短篇小说集《结婚集》。他因短篇小说《道德的酬报》第一集对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持嘲笑态度,而且因其中一段攻击“最后的晚餐”4的描述受到法庭控告。他被迫回国应诉,虽然被判处无罪,但敏感而脆弱的神经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在此期间,婚姻上的不幸也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他的三次婚姻均以破裂告终。他是继易卜生之后的又一位北欧戏剧大师,仅剧作就有60多部。各个时期的主要作品有《奥洛夫老师》(1872)、《父亲》(1887)、《借方与贷方》(1892)、三部曲《到大马士革去》(1898)、《古斯塔夫·瓦萨》(1899)、《厄里克十四》(1899)、《一出梦的戏剧》(19

5、02)、《鬼魂奏鸣曲》(1900)等。斯特林堡是位具有独创性的戏剧家,对现代欧美戏剧有广泛的影响。他的主要剧本已有中译本,并被搬上中国舞台。2.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在现代哲学特别是现代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小说类作品。意识流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不是以各部分互不相关的零散方法进行的,而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主观生活之流、意识流的方法进行的。同时又认为人的意识是由理性的自觉的意识和无逻辑、非理性的潜意识所构成;还认为人的过去的意识会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这就会重新组织人的时间感,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

6、接现实性的时间感。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强调并发展了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他们的理论观点,促进了文学艺术中意识流方法的形成和发展。意识流小说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定义。其特点是打破传统小说基本上按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次序或是按情节之间的逻辑联系而形成的单一的、直线发展的结构,故事的叙述不是按时间顺序依次直线前进,而是随着人的意识活动,通过自由联想来组织故事。故事的安排和情节的衔接,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或逻辑、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表现为时间、空间的跳跃、多变,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缺

7、乏时间、地点方面的紧密的逻辑联系。时间上常常是过去、现在、将来交叉或重叠。这种小说常常是以一件当时正在进行的事件为中心,通过触发物的引发、人的意识活动不断地向四面八方发射又收回,经过不断循环往复,形成一种枝蔓式的立体结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安德列·别雷的《彼得堡》、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等。3.生活的横断面参看课本P77-P78页《话题:结构》【学习过程】一、探究小说主题(一)对“半张纸”的探究1.简要概括故事情节。思考一下,作者采用了什么叙述方法来讲述故事。2.感知“半张纸”的魅力。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