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丰精神阶梯

利丰精神阶梯

ID:38104946

大小:3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5

利丰精神阶梯_第1页
利丰精神阶梯_第2页
利丰精神阶梯_第3页
利丰精神阶梯_第4页
资源描述:

《利丰精神阶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谋求百年基业、追求更高企业境界的众多中国企业而言,利丰是再好不过的一个案例了。利丰精神阶梯■文/苏畅作者简介:苏畅,(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利丰真的一百年了。  很难想象,这家成立于1906年,迄今已101年的企业,在历经三代家族成员的传承经营之后,愈发光彩夺目。尤其是最近十多年间,更是由一只香港股市的二线股迅速成长为香港十大上市财团之一。在群雄济济的香港,一家百年老企业能做出如此业绩,绝非易事。而这一百多年来,利丰的主业始终没有远离过贸易,能够将一门生意坚持百年并发扬光大,更非易事。  百年沧

2、海,利丰经历了什么,积累了什么,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始于1906年的根  如果把利丰比作一棵百年的大榕树,那么,我们不妨从100年前的起点开始去寻找它的根脉。  1895年,香港皇仁书院,年仅15岁的冯柏燎被父亲从广州送到香港求学。从此,他便与香港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当时的文献记载,前来香港各个书院(包括皇仁书院)求学的学生中,“学生的家长多为商人,并不期望儿子成为学者;主要是要他们好好学习英语,拓展父业。”在这种商业氛围长达7年的熏陶下,冯柏燎对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商业运作模式有了相当程度了解。或者也可以这

3、么说,他在这段时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商业理念。  1902年,冯柏燎从皇仁学院毕业。这段时间正是中国面临西方列强瓜分掠夺的时候。当时的热血青年有的选择从军救国,有的选择求学救国。冯柏燎选择了商业救国,在关于他的记载中这样写道“他希望从商,走商业救国的道路”。如果用现代企业战略观点来评价他当时的出发点,那么商业救国就是冯柏燎的愿景。这种愿景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他以后的创业、立业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4年之后,即1906年,冯柏燎和一个传统的中国商人李道明合作创办了利丰公司,地点就设在如今已是全国文物保护

4、单位的广州沙面隔河相对的岸边。取意“利润丰厚”。  虽然其时的冯柏燎还是初出茅庐,但是其商业眼光、商业意识和辽阔的视野已超出时人许多。比如他的创新意识。当时中国出口海外的烟花爆竹一贯以“泥封”包装,1907年,利丰经过研究改进,以“纸封”包装取代传统的“泥封”包装,一举在美国市场立足。  商业意识方面,当时的商人做买卖的时候,双方会放低衣袖以遮掩的手势,用手指像打算盘一样地讨价还价,在交易中,双方不签署任何文件和契约。冯柏燎则绝少用这种传统方法,他会选择在办公室商谈业务,写下白纸黑字为凭证。这种以契约为基础的商

5、业意识在创业之初就深深地烙进了利丰的商业准则。  随后几年发生的另外一件事则展示了冯柏燎辽阔的视野。1915年,冯柏燎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也就是那届著名的摔茅台酒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这届博览会上,冯柏燎在深入考察了美国经济、社会之余,更亲身了解了美国市场庞大的商业机会。其中,最大的收获是,从美国返回中国的航程中,结识了美国著名的东方进口商——伊拿士公司的约瑟夫·聂沙,在漫漫航程中,两人成了好朋友,而伊拿士公司也因而成为利丰最大的买家之一,双方的合作关系维持了半个世纪之久。  像这样的事情很多,点滴积累下来之

6、后,就形成了利丰鲜明的企业风格。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经营企业也如此,企业的精神内核不是几句口号,或者几次运动式的培训就能树立起来的,它需要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点滴累积,以及每个人的身体力行。从利丰百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冯柏燎创办和经营利丰期间,就用自己的身体力行为利丰打下了中西合璧的商业精神基础。  所谓商业精神,笔者的理解是:一种商业意识、商业本能、商业追求或者商业理想的复合体,体现了企业管理者乃至企业本身内在的一种人格精神。这种商业精神在和冯柏燎同时期的一些商人和企业身上也同样具备。比如创办于1918

7、年的东亚银行,创办之初就明确提出以“有意为祖国策富强”为宗旨,“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走以商业救国之路。”  这种境界较之现在的很多所谓的伟大企业,高了不知几许了!每一代的传承  家族企业的传承历来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尤其是商业理念和商业精神的传承。  中国的家族企业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富不过三代。从传统的道德眼光看,骄奢是败家的原因。但是,在现代商业理财如此完备的情况下,就算一个富家子弟再挥霍无度,在专业理财人士的帮助下,也很难在一两代人间把家财败坏殆尽。因此,在新的经营环境中,家族企业较少败在个人的操守上,更

8、多的是败在接班人缺乏父辈的眼光和才干上。他们急于求成,又盲目扩张,最终动摇了企业根基。  利丰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可谓是成功的典范。  冯柏燎有11位子女,其中加入利丰的主要是冯慕英、冯丽华和冯汉柱三人。冯汉柱先生也是从皇仁书院毕业,当时的他并不喜欢商业,而是想做一个矿业专家。但是因企业发生了一次变故,1931年,他不得不加入利丰帮助父亲。他对商业的兴趣来自于一次偶然事件。有一次,冯柏燎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