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克史学在中国的早期流传

兰克史学在中国的早期流传

ID:38108011

大小:183.6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5

兰克史学在中国的早期流传_第1页
兰克史学在中国的早期流传_第2页
兰克史学在中国的早期流传_第3页
兰克史学在中国的早期流传_第4页
兰克史学在中国的早期流传_第5页
资源描述:

《兰克史学在中国的早期流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兰克史学在中国的早期流传李长林倪学德兰克(LeopoldvonRanke,1795)1886)是19世纪德国史学大师,他的史学在19世纪西方史坛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个多世纪以来,兰克史学不仅在西方,而且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广为流传,产生了重大影响。兰克史学在20世纪初也流传到了中国,关于兰克史学在中国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流传情况,易兰在她的论文中作过探讨。¹我读后深受启发,但也发现其论述多有疏漏,而且提法不够准确,如认为在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中国对兰克的史学略有了解,甚至到20年代所发表的有关论述还语焉不详。在这一时期,兰克史学并没有引起中国史学界的注意

2、。胡逢祥也认为兰克史学在20世纪初虽有零星输入,却反映不大。º根据笔者已掌握的资料,认为上述评断偏低。兹将20世纪最初30年兰克史学在中国流传情况,评介以下。一、国外译著的引进日本史学家箕作元八和峰岸米造曾留学德国深谙兰克史学,模仿兰克于1881年开始写作的七卷本的5世界史6(上古止于11世纪),编写成5欧罗巴通史6又名5西洋史纲6)。在1900年由徐有成译成中文由东亚译书局出版。1902年又有华文祺、李的中译本,名为5泰西通史6,由上海文明编译印书局出版。王国维重视5欧罗巴通史6的出版,1900年写有序»言,称赞/盖模德人兰克(Ranke)氏之作,以供

3、中学教科之用者。书不越二百页,而数千年来西洋诸国之所以盛衰,文明之所以递嬗,若掌指而置,盖彼中最善之作也0。通过5欧罗巴通史6的翻译,使中国学人间接地对兰克史学有所了解,而王国维很可能是在中国出版的书籍中最早提到兰克的学者,时在1900年。曾留学德国柏林大学并在东京大学与兰克弟子里斯(Riess,1861)1928)共事的日本史学家坪井九马三(1858)1936),接纳兰克的史学,写有5史学研究法6一书(1900年作为讲义在早稻田大学出版,到1903年正式出版),该书强调为解开历史之谜必须在实际中吸收广泛的知识加以论证。在此基础上,坪井九马三把对历史的研

4、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史¹详见易兰:5兰克史学研究6(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打印本第18页,第237页;易兰:5兰克史学之东传及其中国回响6,载5学术月刊62005年第2期。º详见盛邦和主编:5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学科#史学卷6,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6页。»王国维:5欧罗巴通史序6,辑入5静庵文集6(新世纪万有文库),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202)203页。兰克史学在中国的早期流传137料阶段)))收集历史材料,为造成历史的补助;第二阶段:考证阶段)))史料的整理。对史料进行外部和内部的批判。第三阶段:史论阶段)))对经过整

5、理的史料,进行解释、综合和复活,这是史学的根本即理论史学。坪井认为,经过上述三个阶段完成的工作,才可以称为¹/历史研究0。坪井的这本书曾在中国广为流传,留日学生汪荣宝在5译书编61902年12月10日第9期,12月27日第10期的/历史0专栏中编译的5史学概论6,主要是参考坪井的5史学研究法6写成的。1903年一位未署名的作者在5汉声6第6、7、8期上的/史学0专栏中,编译发表了坪井的5史学研究法6卷之四史论篇中的一章。1907年张玉涛将坪井的5史学研究法6开头部分加以编译,发表在5学报6第6、7号/历史0专栏中。在清末,对兰克评介最详细的当属1908年

6、6月26日发表在5学报6第11号上的5百年来西洋学术之回顾6一文(译自日本濑川秀雄的5西洋通史6第四编有关章节)。该文在介绍了尼布尔的史学成就之后,谈到了兰克的生平、学术活动、代表作和治史特点,对此写道:逡数十年而有兰该(LeopoldvonRanke)。兰该,世界史学界之泰斗也。幼受教员于乡塾。及长,入来比锡大学,治古典学及神学。二十二岁时,为佛朗渡某学校之教授,以精通上古、中古史闻。于著5罗马德意志民族史6,上自一四九四年,下迄一五一六年,名震一时,被擢为柏林大学教授。自后五十年间,从事教授,循循善诱,始终不倦。而教授之暇,则入柏林图书馆,以其明确的

7、头脑,遍览奇书珍籍。其中以所发见之关于宗教改革时代之古文书集,为最盛业,厥后氏所著之5十六七世纪之土耳其及西班牙帝国6一书,其史料即本于此。指实证谬,功最高焉。氏后又获普鲁士政府之补助,旅行于维也纳及意大利各地,搜集诸古文书记录,作成以科学的研究应用于史学之基础。归国后,为政府机关杂志之主笔,直言不讳,几见摈弃于时。此后氏乃专研史学,未几,著5罗马教皇史6、5宗教改革时代之意志史6等书。补普鲁士修史官,旋又作5普鲁士史6名益高。一八六五年,列于贵族。氏曾不自满,研学精神,老而弥笃,复以数年之力作5世界史6。此书氏八十一岁时始起草,一生精神之所结果,此书实

8、其最大者也。要之,氏之史学其特长有四:搜集之勤一也,宅心之公二也,学识之高三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