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ID:38138738

大小:458.7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树突状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_第1页
树突状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_第2页
树突状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_第3页
树突状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_第4页
树突状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树突状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90-JournalofInternationalPharmaceuticalResearch2009Apr;36(2)树突状细胞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陈莉,崔京浩+,明志君(苏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树突状细胞在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捕获、处理及提呈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疫苗的靶向传递主要通过各种功能性载体微粒进行。研究表明,载体微粒大小、表面电荷以及树突状细胞表面不同受体设计的特异性靶向给药系统对疫苗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阐述了近年来树突状细胞靶向给药

2、系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设计高效靶向肿瘤疫苗制剂提供参考。关键词:树突状细胞;靶向给药系统;修饰微粒;受体介导;药物载体;疫苗,肿瘤中图分类号:R94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40(2009)02-0090-06Dendriticcelltargetingdeliverysystems:researchadvancesCHENLi,CUIJing-hao,MINGZhi-jun(SchoolofPharmacy,MedicalCollege,SoochowUn&ersity,Surhou

3、215123,China)Abstract:Dendriticcells(DC)playacriticalroleinantigencapture,processingandpresentationintheimmunesystem.MostofresearchesontargetingdeliveryofvaccinetoDCwerecarriedoutbyvariouskindsoffunctionalizedparticles.Theresultsofresearchindicatedthatthecar

4、riersize,surfacechargeofparticles,anddifferentreceptorbaseddeliverysystemscoulddisplayimportantfunctionontheapplicationofvaccinesincancerimmunotherapeutics.ThispaperpreliminaryreviewsrecentadvancesonDCtarge—tingdeliverysystemsSOastoprovidereferencesforfurthe

5、rcancervaccinedeliveryresearchanddevelop—ment.Keywords:dendriticcell;targetingdeliverysystems;modifiedparticles;receptormediated;drugcarri—er;vaccines,neoplasm树突状细胞(DC)是由Steinman等在1973年自小鼠的脾组织中分离发现,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状突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系目前所发现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DC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刺

6、激处女型或初始型T细胞(naiveTcell)增殖,而巨噬细胞或B淋巴细胞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DC功能的调节对肿瘤、移植排斥、收稿日期:2008—11-25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No.SZl32826);苏州大学医学发展基金资助项目(No.EEl32711)作者简介:陈莉,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缓控释制剂,E—mail:1ilil9831122@tom.corn·通讯作者:崔京浩,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缓控释给药系统与微囊化技术,E—mail:jhcui@suda.e

7、du.ca机体抗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等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DC可分为髓系来源的DC和淋巴系来源的DC,它们各自的前体细胞不同,髓系DC前体分化成巨噬细胞,淋巴系DC前体分化成淋巴细胞。大多数DC来源于骨髓,在体内主要分布于:(1)淋巴样组织,主要包括并指状、边缘区和滤泡样DC;(2)非淋巴样组织,包括间质性DC、郎格汉斯细胞等;(3)体液,包括隐蔽细胞和血液中DC。未成熟DC具有强大的摄取、加工抗原和迁移能力,细胞表面表达低水平的MHC一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成熟的DC则失去摄取和加工抗原的能力,其表面共

8、刺激分子CIM0,CD54,CD58,CD83,CD80,CD86和MHC—II表达上调,同时在DC成熟的过程中细胞因子IL一1b,万方数据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9年4月第36卷第2期·9l·IL-6,IL一10,IL一1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一仅等的分泌增加,且具有明显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能力,即提呈抗原的特征⋯。应用肿瘤特异性免疫来治疗肿瘤,主要依赖于抗原疫苗和DC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