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靶向的口服疫苗的设计

树突状细胞靶向的口服疫苗的设计

ID:9999626

大小:684.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5-20

树突状细胞靶向的口服疫苗的设计_第1页
树突状细胞靶向的口服疫苗的设计_第2页
树突状细胞靶向的口服疫苗的设计_第3页
树突状细胞靶向的口服疫苗的设计_第4页
树突状细胞靶向的口服疫苗的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树突状细胞靶向的口服疫苗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树突状细胞靶向的口服疫苗的设计【编者案】本文对靶向DC的口服疫苗的摄取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并指出了目前树突状细胞靶向疫苗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方案,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摘要:大多数病原体是通过肺或肠的粘膜入侵机体的。通过口服疫苗建立肠道的局部免疫,可以有效抵抗肠道病原的入侵。但是,目前大多数口服疫苗在到达肠道时,由于各种消化液等因素的影响会失效。可降解微粒递送系统可以增强包囊抗原的免疫原性,但肠粘膜的免疫细胞对这种抗原投递系统的摄取量却很低。用靶向配体对包囊抗原进行表面修饰,可以增强抗原的靶向作用,从而增加包括树突状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对抗

2、原的摄取量。本文重点介绍了Fc受体介导的抗原靶向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Fc受体介导的抗原靶向作用。另外也介绍了在小鼠和猪体内抗原选择性靶向的DC亚群。前言:16由于外周淋巴结中的效应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归巢,非口服疫苗不能引起肠道黏膜的病原特异性免疫反应。而且很多时候灭活苗通过口服给药是无效的,虽然减毒活疫苗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存在毒性反强的风险,在免疫抑制的个体可能引起发病。新型的蛋白质抗原疫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在肠道的吸收受到生理屏障的阻碍,而且蛋白质疫苗必须能够耐受胃酸和各种蛋白酶的降解。生物可降解微粒给药系统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方向,将抗原包裹于这种

3、系统中,形成包囊复合物,可以有效的避免抗原受到破坏。但是如何增加肠上皮淋巴组织对这种复合物的摄取量又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另外如何保证通过口服给药的抗原成功诱导局部保护性免疫反应而不是免疫耐受,也急需解决。肠粘膜受到各种有害或无害抗原的连续刺激,如何识别有害抗原和正常的无害抗原,并作出有效的反应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一方面必须建立针对有害抗原的免疫应答,另一方面不能对正常的无害抗原发生反应。已有口服疫苗可以引起肠道和全身免疫耐受的报道。口服疫苗可以诱发肠道的免疫耐受,从而导致肠道对疫苗抗原的低反应性。最近的研究表明,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中含有一种DC亚群,

4、这一亚群可能诱导了免疫耐受。肠黏膜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将DC与肠腔隔开。抗原不能直接透过肠上皮细胞,但树突状细胞具有一种从肠腔捕获抗原的机制,可以摄取抗原。这种机制是颗粒性抗原进入皮下的主要方式。因此研究树突状细胞摄取抗原的机制,对研发口服疫苗非常重要。上皮细胞靶向的抗原递送系统可以增强抗原的被摄取量和跨上皮运输,而且这种靶向作用大多引起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而非免疫抑制。另外结合黏膜免疫佐剂一起使用,可以进一步增加肠上皮对抗原的反应性。本文介绍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摄取机制、树突状细胞在小肠组织中的分布及作用、在动物模型(小鼠和猪)中实现树突状细胞靶向的可能方案。

5、1.肠黏膜上的抗原摄取16正常生理条件下,肠上皮有四种摄取抗原的机制。研究最多的是派尔氏斑中M细胞对抗原的摄取。M细胞的大小,在不同物种之间差别很大。这些M细胞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有利于对大分子物质的摄取。与肠上皮细胞不同,M细胞没有黏液层,取而代之的是由很多微绒毛组成的微皱着。M细胞的细胞衣很薄,细胞中的酶活性高。M细胞的底缘凹陷,成口袋样,里面含有许多抗原递呈细胞(APC),可以将抗原快速的递呈给其他免疫细胞。已有研究表明,抗原的刺激可以增加M细胞的数量和抗原摄取能力,但这种现象的发生机制仍不清楚,尽管如此,M细胞对抗原的摄取能力仍是有限的,体内还存在

6、其他的抗原摄取机制。肠黏膜另一种摄取抗原的机制是黏膜固有层的DC在不破坏肠上皮完整性的情况下(不破坏紧密连接蛋白)伸出突起,抓取肠腔中的抗原物质,这种抓取作用对共生菌和病原微生物没有选择性。DC抓取抗原“动作”的产生与肠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趋化因子(CX3CL1)有关。在CX3CL1基因缺失的小鼠体内不能形成这种突起。这种小鼠表现出细菌摄取不足,且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但也有研究表明,缺失CX3CL1基因的小鼠也能形成摄取抗原的树突。但不管怎样,上皮细胞的Toll样受体在树突产生的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在MyD88基因缺失的小鼠体内树突的形成减少。在猪体内也

7、发现了这种DC细胞摄取抗原的现象,但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非常罕见。16在新生儿肠道内,场上皮细胞具有FcRn受体,可以摄取肠腔中的IgG,当IgG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时,那么抗原也就随着IgG被一同摄取。抗原抗体复合物进入黏膜固有层,由DC识别,DC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最后递呈给肠系膜淋巴结中的T细胞。M细胞被认为是抗原进入场相关淋巴组织的主要门户,但肠上皮细胞摄取抗原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为肠上皮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并且也具有转运大分子抗原的能力。在TLR4的介导下,肠上皮细胞可以吞噬并转运细菌。因此,使疫苗对肠上皮细胞具有靶向性或许可以增加肠上皮对疫

8、苗的摄取,从而诱导更有效的早期免疫应答。但是肠上皮细胞对细菌的吞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