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叙事诗的隐含作者

中国古代叙事诗的隐含作者

ID:38162188

大小:116.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9

中国古代叙事诗的隐含作者_第1页
中国古代叙事诗的隐含作者_第2页
中国古代叙事诗的隐含作者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叙事诗的隐含作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东岳论丛【Nov.,2008Vol.29No.62008年11月(第29卷/第6期)(DongYueTribune)文学研究中国古代叙事诗的隐含作者陈中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创作由于受到诗歌的体格、声调的限制,在多数情况下,作者只能以潜隐的状态叙述。隐含作者是读者从整个文本中推导建构出来的作者形象。叙事诗的视角变化和叙事表层结构并不清晰,其原因在于个人化叙事特点和传统叙事诗创作观念的影响。[关键词]隐含作者;个人化叙事声音;叙事表层结构[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2008)06-0109-03

2、美国芝加哥学派学者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被模糊化了。由作者派生出来的叙述者在叙事诗中学》中首先提出了“隐含作者”(impliedauthor)的概不断地变换视点,运用相对隐蔽但更为宏观的叙事念。所谓“隐含作者”就是隐含在作品中的作者形策略,采用自由间接话语或未加标志的直接思绪来象,它不以作者的真实存在或者史料为依据,而是以叙述事件、描摹人物。囿于格律的要求,作者所构建文本为依托。从阅读的角度来看,隐含作者就是读的话语层面上,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明晰完整者从整个文本中推导建构出来的作者形象。同一作的,而情节、人物则往往是含混不清的,有时甚至不者写出的不同作品往往会隐含作者的不同形象,正可

3、确定。古体诗的叙述者喜欢暗度陈仓,明清时期如一个人出于不同的目的给关系不同的人写出的的叙事诗更喜欢罗列典故,他们把自己的倾向、思信,会隐含此人的不同形象一样。布斯在说明隐含考、劝谕、警示等主观的理念置入文本,从而使诸多作者与真实作者的区别时,采用了作者的“第二自叙事因素扑朔迷离。从“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②我”这一概念:作者在写作时采取的特定立场、观点的《长恨歌》到“非隶事不办”的《圆圆曲》,都可以态度构成其在具体文本中表现出来的“第二自看到这种叙事特征对情节的遏制,对人物的异化。①我”。“隐含作者”这一概念非常适合中国古代歌行潜隐的视角模式体叙事诗的叙事模式,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讲求

4、工整韵律的古诗文本话语中,很少出现“我”字。不管一、隐蔽的宏观的叙事策略作者出于主动还是被动,叙事诗话语中,几乎没有不管叙事者是否有意伪装自己,他都把自己的“我”的人称代词———抒情诗中偶尔会出现第一人话语用无声、不在场、不出现的方式隐藏起来,同时称代词,如朕、吾、我、自、己等等。中国的古体诗无展现给读者尽可能全面的场景和人物关系。作者力论叙事诗还是抒情诗,在表现手法上更注重写意,注争以全知视角来体现历史的公正性。这部分零聚焦重表现,注重主观性,因而,“我”又是无处不在的。视角的叙事诗从某种意义上接近历史真实,被学界“我”,即叙事诗的作者,或者以叙述者的身份,或者称为“以诗为史”。《生民

5、》、《木兰诗》、《孔雀东南以主人公的身份,或者参与者的身份,或者干脆以作飞》、《长恨歌》、《连昌宫词》、《洛阳行》、《永和宫者本人的身份或隐或显地出现在文本中。但是在叙词》等在诗歌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都是采事话语上,由于受到诗歌的体格声调的限制,在多数用这种隐蔽宏观的叙事策略。作者本着写实而非虚情况下,作者只能以潜隐的状态叙述。与小说相比,构的创作初衷,像上帝一样站在众生之上,俯瞰世间作者和叙述者、主人公、参与者、评论者之间的界限万物。为了使故事显得更为客观,作者将叙事者的[作者简介]陈中伟(1973-),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博士。109东岳论丛【Nov.,2008Vol.

6、29No.62008年11月(第29卷/第6期)(DongYueTribune)身份有意隐去,以貌似全知全能的视角把握历史事第一首作于广西镇安知府任上,叙述自己发现粮官件。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尽量避免主观情感的流露。用框秤民,出轻入重,屡禁不止。于是作者命令在即使如此,叙事者要做到历史的公正,使自己的判断秤杆60斤的地方凿孔垂砣,听民自权,彻底革除了准确无误,仍然是十分困难的。由于认识的偏差、情旧弊。第二首作于广州知府任上,讲述作者成立保感的偏爱、立场的不同等个性化因素的影响,仍然会甲防御法,一次抓获珠江口海盗108人,按律可以不形成一种个人化叙事声音。问首从皆斩,可是赵翼没有滥杀,而是仔

7、细审问之二、不易被人觉察的叙事视角后,根据罪行轻重,只诛杀38人,其余的人则是流放叙事诗经常以对话推进情节,只录对话,很少交甘肃、新疆。作者刻画了一个精明强干的循吏形象,代说话人,视角全知限知的转变基本取决于作者的而这个形象正是作者本人。这在小说叙事中是很难③喜好习惯,无章可循。杜甫的《石壕吏》、《新安吏》、想象的。第三种,作者=参与者:作者是出现在故《潼关吏》都是对话体叙事诗。故事中的人物不多,事中的人物,但不是主角,而是配角,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