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归来话高考

阅卷归来话高考

ID:38169096

大小:3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阅卷归来话高考_第1页
阅卷归来话高考_第2页
阅卷归来话高考_第3页
阅卷归来话高考_第4页
阅卷归来话高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卷归来话高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阅卷归来话高考(之一)——抛砖砸了自己脚6月8号下午我混在一堆“质检专家”里去省城阅卷(补充说明:鄙人不想做专家,纯粹是被“专家”的),重点检查的是年年争议最大的作文卷子。临行前写了一篇博文《2012年新课标高考作文题目评析》,算是先抛块砖,企盼有玉的尽管砸过来,倒是临行之前挨了几下“砸”,砸玉的比砸砖头的多,更多的或许是手里没摸着砸的东西,或有东西也懒得扔出来砸。   蓬蒿之人,没敢“仰天大笑出门去”,而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回’”。   8号晚上拿到试题才叫苦不迭,原来网上最初传出来的那则材料有点“坑爹

2、”,还真有几个“小洞”:①原文是修船工而非“漆工”,这一身份的差别,恰是立意之关键。如果是“修船工”,则无分内分外之别,刷漆是其当下要干的活儿,但补洞恰是其业内的事儿。②原文是“船底有个小洞”而非“船上的漏洞”,船底之洞则非补不可,关涉到人之性命安危。③原文是“船主来到他家道谢”而非“船主给漆工送来一大笔钱”,“道谢”二字是意点,呼应着后文“船主感激地说……”鲜明体现了“知恩图报”的思想。④原文还有“感到奇怪”等一些表现修船工神情口吻的语词,也丰富着修船工的精神世界。    网络第一时间转述中的“小洞”造成我审题上的

3、缺漏;感觉自个儿从底层刚刚混成“专家”,就混得特别像“砖家”,扔出去的果然是一块“半砖头”。    2012新课标试卷上的材料如下——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

4、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重新审题,将立意分为四个角度:一是修船工的角度,一是船长的角度,三是修船工和船主的角度,四是船和小洞的角度。  一、修船工角度:可从“细心、责任心”及“职业素养、敬业精神”的角度立意。修船工“发现船底有个小洞”,体现其细心及责任心,而且“顺手给补了”,表现出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当然,如果进一步引申,这一“顺手”体现修船工善良的本性,心灵的净洁、品格的高尚等。  二、船主的角度:可从“知恩图报”或安全意识的角度立意。船主明白修船工救了自己的孩子,亲自登门道谢,

5、送上红包,体现知恩图报的思想;而“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这一疏忽正表现出船主安全意识颇差。  三、修船工和船主的角度:可从最美的合作关系、人与人真诚相待的角度立意。修船工顺手补洞,而船主知恩图报,正体现主雇之间的和谐关系。   四、船和小洞的角度:在评阅过程中,有考生从船和小洞的角度立意,如将传统文化喻之为船,将忽视传统文化之行为喻之为洞,亦能自圆其说。  作文其实不在乎给个什么材料,写个什么题目,关键取决于考生的思维质量。这思维质量像内裤,看不见但很重要。今年新课标作文留给考生思考的空间很大,按理说不太容易跑题

6、,但偏有不少不按常“理”出牌的考生,偏要写诚信、写谨慎、写幸福、写成功、写冒险……因为是“新材料作文”,要求在非中心立意也不算跑题,故而题目欠缺是情感和智性的深度诱导,考生仅仅在感性层次上徘徊,流于肤浅,所以,很笼统地谈爱心、善心、感恩心的作文颇多,甚至大谈无意、顺手、举手之劳的也颇多。  正是:抛砖想引和田玉,最先砸了自己脚。阅卷归来话高考(之二)——听取“娃”声一片50多个阅卷老师盛放在一个教室里,多为女教师,满眼姹紫嫣红,春光烂漫之景,其间也夹杂着几株老气横秋的苇草,作为点缀衬托。我被突出在一个音乐指挥的位置,

7、前左有作文一组黄组长坐在首席评卷员的位置,俨然首席键盘手,不停地点击、检索、回车……网络阅卷一大好处是,组长不挪窝,便知谁干活。各种数据、曲线尽收眼底。对阅卷老师而言,一进阅卷程序,感觉自己像进了高家庄的鬼子兵,用《地道战》里面的一句经典语录形容,就是“鬼子在明处,我们在暗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东奔西跑,防不胜防,这就是网络的力量。所以经常有女教师紧密团结在黄组长周围,查看自己的各种数据和曲线,故而我也就时时耳闻三五个女高音唧哩哇啦说着当地土话,满耳朵听起来都是“这哇”、那哇”,听得我一头雾水,蓦地想起辛弃疾的一

8、句诗,“听取蛙声一片”。最初我以为“这哇”、那哇”即“这吧”、“那吧”,即“这”、“那”的意思,听了几天“这哇”、那哇”,终于放下“专家”的架子,虚心向黄组长请教,哇塞!弄明白了!原来这个组多为是运城的老师,说话“运”味十足,“这哇”、那哇”说的是“这娃”、“那娃”,即这孩子、那孩子。这“娃”成了一个无定代词,可指代“孩子”、“考生”、“作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