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归来话高考作文七大失误.ppt

阅卷归来话高考作文七大失误.ppt

ID:52421267

大小:5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4-06

阅卷归来话高考作文七大失误.ppt_第1页
阅卷归来话高考作文七大失误.ppt_第2页
阅卷归来话高考作文七大失误.ppt_第3页
阅卷归来话高考作文七大失误.ppt_第4页
阅卷归来话高考作文七大失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卷归来话高考作文七大失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卷归来话高考作文七大失误一、标题失误惹人眼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很多考生都精雕细刻,如琢如磨。可有些考生在标题上却十分小心。有些考生在试卷上写的都是《一切皆有可能》《为什么不能这样》等题目,太简单轻率,若没有开门见山的点题,阅卷老师必须把文章从头到尾看一遍才知道写的是什么。更有甚者标题出现明显的错误,如《五彩梦想,自由遨翔》该是翱翔。这些显眼的失误,显然不利于考生。二、作文材料直接开头考生出于省事,或者因为黔驴技穷。直接把材料的一部分抄到作文的第一段上或者把材料一字不动的照搬抄下,缺少对材料的内涵分析、理解,难以激起阅卷老师的兴趣。三、引用材料错误百出确定了论证的主题,材料

2、的选用也就显得相当重要。红花需要绿叶,主题需要材料烘托。考生在使用材料时,出现了一些文学常识的错误,或者是人物历史事件中的错误。一位考生在作文里说,司马迁也曾感慨“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王勃《滕王阁序》里的话,司马迁怎么知道呢?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不该出现。四、文化作文遭嫌弃以前高考中,很多考生喜欢引用陶渊明、司马迁、屈原、苏轼、李白等人物的素材,做为作文的素材,以精彩的文笔、合理的编排,深受阅卷老师的青睐。随着社会的发展,欣赏眼光的提升,文化散文出现了假大空,也带给读者审美疲劳。在2013年高考阅卷时,专家组明确规定如果一篇文章有三处引用古人事

3、例写成文化散文题材的,一律以三类文(最高41分)及以下评分。五、一逗到底必扣分很多考生在写作文时,根本不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在高考作文要求中,提示“必需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为此高考作文阅卷规定,一段话中,一逗到底或者标点使用错误的,三处扣一分,扣满2分为止。六、抄试卷原文狠扣分很多考生怕自己文章不能出彩,或找不到可以让文章创新的方式,在考试时,急中生智,顺手拈来,大段的抄袭试卷上的社科文段落或者是散文,借以提升自己文章的文学性和说服力。这样的作文一旦核实,全文判为低分甚至零分。七、漠视高考轻视自我高考作文主题要积极向上,不能出现过于轻率的方式。比如有一位考生在写好标题

4、《为什么不能这样》后,一口气写了800个“!”号,然后在“最低字数提示线”下写了一行字“他们都是这样,我为什么不能这样?”这样的作文,等待他的,只有“0”分!另一位考生的作文《叹过去,展未来》,文章写好后来了一段(考生注,:本人明白此文略显幼稚,但蕴含的道理还是浅显易懂的,写下这段话,本就是鼓起莫大的勇气,毕竟是高考,此段不计入作文)。走出“感动中国”人物素材运用的误区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已经落下帷幕。这十大人物共同的特征是: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能引起人们精神的净化和升华,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十个感动中国人物的事例,无疑是我们作文中最鲜活、最有时代

5、特征的素材。但可惜的是,如同屈原、陶渊明、李白、苏轼等文化名人被写滥了一样,感动中国人物已经被众多考生写得俗不可耐,而成为考场作文的“重灾区”。据统计,2013年高考作文,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考生不约而同的提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选材撞车,情感雷同,让阅卷老师观之生厌。感动中国人物素材的运用,主要有以下误区:1、把感动中国人物素材当做万能的作文素材,手头准备了两三个“感动中国人物”的素材,就拿来应付任何话题的作文。如写“伸出我的手”用到“最美妈妈”吴菊萍和用脚弹琴的刘伟,写“忧与爱”仍然是这两个人!全然不考虑素材是否适用其主题,只是简单的把人物的事迹复述一遍,见不到人物突

6、出的精神,看不到人物身上的亮点,更不见素材的使用角度。2、将感动素材随意肢解,弄得面目全非。许多考生对“感动中国”的基本事实模糊不清,或者只是一知半解,写作时往往张冠李戴,或者出现内容虚假的情况。比如将朱光亚跟吴孟超搞混,把刘金国当成杨善洲等。3、把“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当成“万金油”,照搬硬套,而不知道变通。“感动中国”的颁奖词确实饱含深情,言简意赅,富有文采,如果恰到好处的摘取其中的精华,确实能收到激活全篇的效果。但不分场合的全文引用,就显得机械僵硬了。比如有位同学运用杨善洲的事例来证明“无私奉献也快乐”的观点,本应该概括其奉献的事迹,却大段搬出了“绿了荒山,白了头发,

7、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的颁奖词,一则语体风格不合,二则与观点方向不一致。那么如何将家喻户晓的感动中国人物素材翻出新意,做到有启发性、有有观点性、有情感性呢?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