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的意义

数学教育的意义

ID:38367481

大小:35.4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1

数学教育的意义_第1页
数学教育的意义_第2页
数学教育的意义_第3页
数学教育的意义_第4页
数学教育的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育的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数学教育的意义(要不要教)1.有助于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提高智能水平2.有助于儿童获得良好的数学概念,为系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教育的任务(教什么)1.培养儿童对数学教的天资和兴趣2.发展儿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为儿童提供学习数学的环境和材料4.帮助儿童学习初步数学知识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学前儿童怎样学习数学(怎样教)数学知识是高度抽象化得逻辑—数理知识,它并不存在于外在实体,而是人体作用于物体的过程中,对物体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反省抽象”所建构而成的。数的逻辑结构是无法直接教导的,需要儿童自己通过操作和内

2、心所创造的关系进行主题的自我建构。作为教师,则需要鼓励儿童将食物归纳到各种关系之中,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儿童的数认知结构的发展。列乌申娜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答:1、感知觉的发展是儿童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基础。2、周围生活和客观现实是儿童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源泉。3、“教学必须走在发展前面”。4、数学教育的有效方法和形式:操作、游戏、小实验。集合:将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一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感知集合教育: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儿童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学习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感知集合的意义1.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其实与对集合的笼统感知2

3、.是儿童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中间环节和必要的感性基础3.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儿童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感知集合教育的内容1.物体的分类教学2.区别“1”和许多的教学3.比较两组物体相等和不相等的教学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相等的教学注意点(选择)1.在方法的选择上,先采用重叠法,再使用并置法和连线法2.先比较一样多的物体,再比较不一样多的物体3.比较不一样多的物体时,两组物体数量相差为14.物体组中的物体数量不超过五个5.在进行两组物体的比较重不要求儿童说出数目-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另:ppt上的分类看一看)(分类)教学注意点(选择题)答:1、充分

4、利用自然条件和日常生活情景。2、提倡并鼓励幼儿交流分类的结果。3、扩展幼儿有关分类的标准,尝试多种分类形式。计数活动(名词解释):讲具体集合重的元素与自然数列中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过程10以内基数的教学(案例)1.采用“计数”的方法2.结合数的形成的方法,认识10以内的数(1.2.教法)3.相邻另个数的比较和转换4.按范例数量取物与按数取物5.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3.4.5.复习法)10以内序数的教学:(了解)一、采用集中分段的教学方法二、运用直观教具讲清序数的含义三、通过计数方法确定序数四、通过操作和游戏活动进行巩固练习数的

5、组成的教学(了解)一、教学要求1、让儿童理解数的组成的含义,知道2以上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2、让儿童懂得一个数和它分出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3、让儿童懂得分成的两个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的关系。4、掌握10以内各数的全部组成形式。学习数守恒:主要要求儿童懂得不论什么物体。不管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摆放形式有何不同,它们的数量是相同的。(智龄年龄5岁以上才能达到数守恒)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的一般过程: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概念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是学前儿童运算的最典型的特征,学习运算方式只要依靠口述应用题,集合图也

6、被广泛运用加减运算能力的教学(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方法)1.学习“描述口述应用题”目的使儿童以描述中感受物体增加和减少的情景,获得加减法的感性经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加法为例(教师先示范.略)-5-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儿童模仿教师的叙述,初步学习描述口述应用题改换主观材料,让儿童独立自编描述应用题利用各种活动练习描述口述应用题1.学习“描述自编口述应用题”编题者不直接说出答案,而是以问题形式提出以加法为例(同上)2.识别“+”或“-”、“=”,学习列式计算A.识别符号意义B.看图列式3.也可以结合“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加减运算空间形体(名词解释):是对

7、客观物体形状的抽象和概括,通常称作几何形体概念。学前儿童认识的几何形体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部分。(判断选择难易顺序)1.先平面后立体2.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椭圆形、菱形3.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球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形体的感知与词的联系(填空):配对→指认→命名认识空间量的4岁—5岁年龄特点:对大小不同的物体能一次做出区别和排列,能从一组物体找出相同大小的物体,能认识物体的粗细、厚薄、宽窄等,并能用相应的词汇表示,但是对物体量守恒的发展还较缺乏。比较各种量的教育方法: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和

8、比较物体的量2.寻找和描述物体的量3.通过游戏活动练习辨别物体的量“量的排序”活动的类型:(选择填空,如呈现一种排序方法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