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doc

种树郭橐驼传.doc

ID:38420299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2

种树郭橐驼传.doc_第1页
种树郭橐驼传.doc_第2页
种树郭橐驼传.doc_第3页
种树郭橐驼传.doc_第4页
种树郭橐驼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种树郭橐驼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种树郭橐驼传温州瓯海二高施强国【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2.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3.重点掌握“业、如、性、理、尔、病”等词语。教学过程:一、寓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寓言故事(短小、浅显易懂),学生回答故事寓意,然后教师总结体悟寓意的方法:人(物)理——事理——情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唐朝大作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寓言体人物传记《种树郭橐驼传》(板书课题)所传人物是一个种树的驼背,大家从这个人物的故事中能领悟到什么样的事理和情理?二、解题:教师:一般的人物传记题目往往是《XXX传记》或《XXX传》,比

2、如《史记》里面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等,这篇人物传记人物前面为什么要加上“种树”两字?学生:因为他是种树的/因为他树种得好教师:大家种过树吗?种树的成果如何?学生回答不一教师:在南方因土壤、气候等条件种树相对容易些,而在北方气候比较干燥、雨水不足,要把树种好、种活就比较困难了。而本文中的郭橐驼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学生:是北方人,因为他的家乡在长安。教师:在北方(没有天时、地理的优势)能把树种得很好,完完全全是他自己的技术和本事了,而且能种出水平、能种出名气,也可以说得上是种树方面的技术拔尖人才了

3、,所以在名字前面加上种树两字,是对他的肯定和评价。三、研读文本:(一)研读课文第三段教师:郭橐驼树种得好,他有什么经验?他是怎么种树的?(原文中寻找答案)学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翻译)教师:他是怎样顺应树木的天性的?具体的方法是怎样的?(原文中寻找答案)学生:1.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种植)2.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护养)3.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翻译)教师:其他种树的人有没有想学习他的经验的?学生:有,“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教师:其他种植者为什么不能种好树?其他种树的人种

4、树存在哪些问题(原文中寻找答案)学生:1.根拳而土易,过或不及/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教师进一步提问:结果如何?(原文中寻找答案)学生:木之性日以离矣。(翻译)教师小结:从对比中我们可以知道郭橐驼和其他种树的人不同在于前者能顺应树木的天性,后者违背了树木的生长规律,实际上妨碍了树木的生长。那么郭种树为什么能做到顺应树木的天性,他有什么法宝和玄妙?有什么特别的素质和才能?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一段。(二)研读课文第一段教师:本段文字仿照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他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信

5、息?学生:他是一个驼背,是一个残疾人。教师:还有其他信息吗?学生:放弃自己的名字,自称自己为驼背,“甚善,名我固当。”并没有不高兴。教师:从中可以看出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启发诱导)教师:豁达、乐观,豁达的背后是某种自信。(教师进一步补充:在《庄子》的寓言中也有这样的描写:人们把一个人称之为牛或呼之为马,他不觉得难堪,反而很高兴的答应。这同郭一样,这种描写实际上体现了老庄学派顺乎自然的思想,即认为名不过是外加的东西,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实质,所以被人呼牛呼马,思想上不会受到干扰波动。这种顺乎自然的思想和素质自然

6、也体现在他的种树过程中。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学会作到的。(三)研读第5段教师:但是仅凭这些就值得为他作传吗?毕竟他只是种树的行家而已,难道想为他做广告,推销他的经验,可惜别人又学不过去,柳宗元为他作传的真正目的和意图是什么?(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学生:传其事以为官戒(翻译)教师:为什么能作为官吏的警戒?(阅读文章第四段)(四)研读第四段1.教师:柳宗元为什么说自己问养树,得养人术,郭种树与官员治理百姓有什么联系?明确:能顺民之天以致其性。一些做官的人“好烦其令”,使老百姓不得安宁,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生产呢?因此

7、,为官者也要像种树一样,不要过多地去扰民,而是应该为老百姓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文章最后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点明了文章的写作意图,令人深思。2.填表对比:3.教师小结,明确主旨:以寓言的方式,借种树人之口,阐发他的政治理想,表现出改革弊政的愿望,也就是说作传的真正意图是警示上层统治者,要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的安定。(与《捕蛇者说》主题基本一致)4.教师补充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中唐时期,土地兼并,科捐杂税,民不聊生。5.学生朗读全文五.布置作业:

8、课后练习二江西省遂川中学语文组冯小兵教学目的:1.掌握“偻”等18个文言实词,归纳“虽”、“因”、“且”、“焉”四个文言虚词的用法。2.类比的写法,对比的手法。3.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教学设想:[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用本文寓意。[难点]理解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教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