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 教案.doc

种树郭橐驼传 教案.doc

ID:56740768

大小:2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7-07

种树郭橐驼传 教案.doc_第1页
种树郭橐驼传 教案.doc_第2页
种树郭橐驼传 教案.doc_第3页
种树郭橐驼传 教案.doc_第4页
种树郭橐驼传 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种树郭橐驼传 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种树郭橐驼传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2、体会本文寓言式人物传记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3、掌握“偻”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教学重点: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重点句子翻译。教学难点:本文寓意的理解。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及重点句子翻译。一、导入:同学们知道“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两位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柳宗元,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就反应了“苛税给人

2、民带来重压”这一社会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他的《种树郭橐驼传》,看他又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表达什么政治观点。 二、作者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一819年),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又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自小喜欢读书,当其四岁就熟读了十几篇深奥的古代辞赋,十岁便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二十一岁考取进士。曾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顺宗时,和刘禹锡一同参加了太子侍奉王叔文领导的主张革新的政治集团。“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迁

3、柳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身心倍受伤害,四年后病逝于任所。  柳宗元的政论文和哲理性散文都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无神论的观点。如《封建论》、《夭对》等。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从这些诗篇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理想的正直的人在不合理的黑暗社会里遭受到怎

4、样残酷的迫害!  三、初读课文,要求:1、借助书下注释,疏通文意,划出不懂的字词句;2、找出认为是重点的词语并注出意义及用法;四、检查初读掌握情况:1、请一生朗读课文,师纠正读音及停顿,评价朗读情况2、请一生说明找出的重点词语及其意义和用法,教师作出取舍,分类板书,然后完成下列习题。(1)解释加点词语①病偻(脊背弯曲)                     ②名我固当(本来)③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滋长,繁殖)    ④其莳也若子(种植,移植)⑤根拳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更换)  ⑥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5、(树干)⑦移之官理(治,统治)               ⑧ 勖尔植(勉励)⑨字而幼孩(养育)                   ⑩遂而鸡豚(成,养大)⑾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晚饭)(早饭)  ⑿故病且怠(穷困)(2)翻译下列句子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像这样,(其中的道理)那么和我所从事的(种树行当)难道也有类似吗?②吾又何能为哉: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五、讨论仍不懂的字词句意义,师个别答疑。六、集体诵读全文。七、布置作业:熟读全文,思考:本文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表达什么政治观点。      

6、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具体研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及寓意。一、导入: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一般人物传记,主要写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个性,本文写郭橐驼的生平事迹和个性,主要集中在1—3节。二、研读1—3节:1、第一节:看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朗读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②“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为号,不雅,但亲切。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且这样自称,勾勒出人物豁达性格③本节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一般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2、

7、第二节:为什么这位驼者有着豁达的个性?朗读橐驼以种树为业。种树为他带来的“际遇”—争取迎养。为什么“争取迎养”:“视驼所种树……早实以蕃”,原来他的种树技艺高超,而且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驼种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种树卖果),技术很全面。由此可见,驼豁达的个性背后存在着自信的原因。3、第三节:驼种树水平为什么那么高?朗读驼谈种树的经验(转入正题)①郭橐驼种树有无“秘籍”,方法是什么?②如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种植时的要求是什么?种后如何管理?③他植者为什么“莫能如”?他植者

8、如何做的?结果如何?④两种种树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错不言自明。至此橐驼的“生平事迹”已讲述完毕,写得不是很详细,且下段已不谈种树,可见本文的真正目的并非为“驼”作传,而是另有深意。三、研读第4、5节:“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过渡):转移话题,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1、“驼”是如何描述官吏治民的:“旦暮吏来而呼……击木而召之。”“驼”又是如何评价的:“然吾居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