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教学简案

第六单元教学简案

ID:38423084

大小:3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12

第六单元教学简案_第1页
第六单元教学简案_第2页
第六单元教学简案_第3页
第六单元教学简案_第4页
第六单元教学简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教学简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单元教学简案【单元教学设想】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情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油然而生。本单元入选的作品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歌咏大自然的名篇,是作者与自然的对话,是作者与自然的情感交流,因融入了细腻的情思,便有了无限的灵性。学习本单元,要求: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单篇教学方案】《三峡》教学新点子[方案一]教学角度: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主要教学步骤:1、简介作者及作品,导入课文。2、熟

2、读成诵:听范读,生试读,直至读熟课文。3、准确理解:借助注释及工具书明确本文大意,把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提出来,全班交流。4、品味语言: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阅读本文,你发现了三峡的哪些美点?让学生明确:山美——奇险;水美——夏:奔放美;春冬:清悠美;冬:凄凉美。②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③体味意境:如“重岩叠峰,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④课文分别用什么手法表现三峡美景?有正面落笔,侧面烘托,有夸张、渲染等。5、分段背诵。6、讨论:三峡水电站工程正在建设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自然之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7、小结: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方案二]教学角

3、度: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要教学步骤:1、预习。①试读课文,记下难读,难理解的字词句。②收集有关作品及作者的资料。③收集有关三峡的文字、图片资料。2、导入。①请学生介绍作者、作品。②展示有关三峡的图文资料。③师范读。3、交流。理解有困难的字、词、句。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①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②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③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熟读课文后,交流自己所品味出的意境:我最喜欢  句(段),这一句(段)写出了         。6、背诵课文后,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讨论。

4、①资料上说第一段写山,第二、三、四段写水,第四段我看并未写水,是写气氛。(很有道理)②“素湍绿潭”一句中,既然是有“雪白的急流”,为何还见“碧绿的深潭”?③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④为什么写水不按照四季更替的顺序呢?⑤为什么“夏水襄陵,沿湖阻绝”了,还会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呢?7、完成课后练习三。《短文两篇》教学新点子[方案一]教学角度: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思想感情。主要教学步骤:第一篇:1、导入解题。2、整体感知。①熟读课文。②扫除字词障碍。③明确课文大意。④课文描绘了哪些山川景色?3、体会思想感情。①背诵课文。②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

5、感情?③作者写此信的目的是什么?4、积累有关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词文章。第二篇:1、主要步骤与第一篇相同。重在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微妙的感情变化。提示:“月光入户,欣然起行”,写兴奋喜悦之情。“念无与为乐者”,转忧,写孤寂之情。“相与步于中庭”,宽慰。赏月观竹,远离尘世,乐极。然而像今夜这样的好心情能有几时?生悲2、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3、作者笔下的风景有何特点?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对月光的描写。4、积累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方案二]教学角度: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主要教学步骤:1、导入。2、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3、整体感知课文。4、背诵全文。5、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

6、情?6、写法探究:《答谢中书书》。①观察角度:由仰而俯。②景物形象,由显而微;③景物状态,由静而动;④交代时间,由朝而夕。这样描写,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记承天寺夜游》的表达方式有哪些?①“……相步于中庭。”——记叙。夜不能寐,约友散步。②“……盖竹拍影也。”——描写。月光如水,竹影摇曳。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感叹人生,百感交集。7、选择其一,试练习写一段以景抒情的文字。《观潮》教学新点子[方案一]教学角度:品读——引导学生立足课文,扩展延伸,拓宽视野,培养审美情趣。主要教学步骤:1、朗读。借助注释,初步读懂课文,不读破句,不读错句。2、译读。自读自译课文。3、

7、品读。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全文写了四方面的内容: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吴中健儿的高超技艺;观潮者之盛。②自选角度,在评析的基础上用带“美”字的文句概括介绍课文内容:如,潮美,美在雄伟、壮观(例句略)。4、理读。探究本文的写法。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②动静结合。5、体味本文的写作目的。[方案二]教学角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感受文章所展示的自然美、人情美。主要教学过程:1、导入。2、整体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