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路 勘 测 设 计 课 程 设 计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课 程 设 计

ID:38428476

大小:10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12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课 程 设 计_第1页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课 程 设 计_第2页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课 程 设 计_第3页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课 程 设 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道 路 勘 测 设 计 课 程 设 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设计说明书1设计标准与原则1.1设计标准(1)公路等级:汽车专用三级公路(平原微丘)(2)设计车速:40km/h(3)最大纵坡:8%(4)最小坡长:120m(5)路基宽度:3.5*2+0.75*2=8.5m(6)行车道宽度:3.5m(7)硬路肩宽度:0.75m1.2平原微丘一般三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路线是道路的骨架,它的优劣关系到道路本身功能的发挥和在路网中是否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影响路线设计除自然条件外还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选线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在道路设计的各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

2、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较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大小,片面追求高指标。(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经济林园等。(4)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5)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

3、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它们对道路工程影响。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等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谨慎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运营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如:1)路线对自然景观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2)占地、拆迁房屋所带来的影响;3)路线对城镇布局、行政区划分、农业耕作区、水利排灌体系等现有设施造成分割引起的影响;4)噪声对居民以及汽车尾气对大气、水源、农田所造成的污染和影响。2路

4、线方案的选择2.1根据《道路勘测设计》及有关参考资料做出合理的方案平面微丘地区对路线的限制不大,路线的基本线形,多顺直短捷,如在两控制点之间既无地物、地质等障碍,也无应迁就的风景、文物及居民点等,则与控制点直线连线相吻合的路线是最理想的,这只有在荒芜人烟的草原和海边滩涂才有可能。而在一般地区,农田密布,灌溉渠道道网纵横交错、城镇、工业区较多,居民点也比较密集,由于这些原因,按照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有的需要靠近它,有的需要避绕,从而产生了路线的转折,虽然增大了距离,但是这是必要的,因此平面微丘地区选线,先是把路线总方向所规定绕过

5、的地点,如城镇、工厂、农场、乡村以及风景文物等地点作为控制点,然后在大控制点之间进行实地勘探,了解农田优劣及地理分布情况,确定哪里可以穿过,哪里可以绕行,从而建立一系列中间控制点,控制点之间一直线为主,在直达的基础上作适应的调整,使路线的平纵面配合好。2.2平曲线的计算JD1的平曲线计算:取R=200mLS=100m则可求内移值:p=LS2/24R-LS4/2384R3=2.08m切线增值:q=LS/2-LS3/240R2=49.9m缓和曲线角:β0=180LS/2Rл=14.30切线长:TH=(R+p)×tg(a/2)+q=1

6、81.13m曲线长:LH=R(a-2β0)л/1800+2LS=330.48m其中圆曲线长:Ly=R(a-2β0)л/1800=130.48m切曲差:DH=2TH-LH=31.78m五个基本桩号计算:直缓点:ZH=JD-TH=K2+268.78m缓圆点:HY=ZH+LS=K2+368.78m圆缓点:YH=HY+Ly=K2+499.35m缓直点:HZ=YH+LS=K2+599.35m曲中点:QZ=HZ-LH/2=K2+434.11m交点:JD=QZ+DH/2=K2+450m与JD1桩号相同,计算无误.3竖曲线的要素计算3.1设计内

7、容1)绘制纵断面图(见图纸部分纵断面图)。2)在平面图上读出各个中桩地面高程并表示在纵断面图上。3)根据《规范》和控制点的要求,确定路线变坡点的位置及高程。4)在确定已满足《规范》要求后,进行竖曲线的计算并最终确定实际路线。5)中桩切线高=转坡点的高程-该中桩与转坡点的高差(凸形时)6)中桩切线高=转坡点的高程+该中桩与转坡点的高差(凹形时)7)设计高程=切线高程+Y(凸形时)8)设计高程=切线高程-Y(凹形时)3.2要素计算L=Rω,T=L/2,E=1/4Tω=T2/(2R),Y=X2/(2R)R—竖曲线半径,L—竖曲线的曲线

8、长,ω—两相邻纵坡的代数差,T—竖曲线的切线长,E—竖曲线的外距X—竖曲线上任意一点距起点或终点的水平距离Y—竖曲线上任意一点距切线的纵距竖曲线桩号:K2+620.00处,ω=i2-i1=0-0.006=-0.006<0,为凹型竖曲线,变坡点的高程为:260m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