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ID:38470325

大小:3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3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最后一课都德宣汉县茶河学校洪兵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识记并理解“哽、宛转、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音、形、义;结合课文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把握,通过人物的心理、语言及动作,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味文中深沉的爱国情怀,珍惜现在时光,抓紧时间学好本领,为祖国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

2、内容:串讲课文内容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句话:“失去了,才觉得珍贵。”体会一下,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可今天我们要见到一位小学生,他应该有更深的体会。过去的他是一个非常贪玩的人,但突然有一天被宣布从此不能再学习母语了,他似乎一下子警醒了,“学习是多么重要!”可这失去的又无法挽回了。因此,在他的“最后一课”中他想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二、简介课文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

3、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三、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第二个阶段(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第三

4、个阶段(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四、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多媒体课件展示)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①“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明确:怕提问。上学迟到怕挨老师骂。②“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③“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④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明确:巧

5、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平时上课“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气氛最后一课“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学生“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教室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教师“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督学来

6、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   出有关语句。①“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②课后练习二:⑴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7、。⑵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⑶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⑷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五、小结: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

8、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