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软腐病性状及其防治

黄瓜软腐病性状及其防治

ID:38483107

大小:9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3

黄瓜软腐病性状及其防治_第1页
黄瓜软腐病性状及其防治_第2页
黄瓜软腐病性状及其防治_第3页
资源描述:

《黄瓜软腐病性状及其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瓜软腐病黄瓜软腐病【病害名称】:黄瓜软腐病【病原形态特征】: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etal.。称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1.2~3.0×0.5~1.0微米。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灰白色,变形虫状,可使石蕊牛乳变红,明胶液化。病菌发育适温2~40℃,最适温度25~30℃。50℃经10分钟致死,适应pH5.3~9.3,最适pH7.3。【为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茎蔓。此病多由伤口引起。病蔓断面流出黄白色菌脓。果实受害

2、,初现水渍状深绿色斑,病斑周围有水渍状晕环,扩大后稍凹陷,病部发软,逐渐转为褐色,内部软腐,表皮破裂崩溃,从病部向内腐烂,散发出恶臭味。果实受害,主要发生在采收后运输贮藏过程中。染病瓜先在病部产生褪绿圆斑,后渐凹陷,发软,病部渐扩大,内部软腐,表皮破裂崩溃,从内向外淌水,整个果实腐败分解,散发出臭味。【侵染循环】:病原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越冬。经伤口或自然裂口侵入,靠接触传播蔓延。病原发育适温2~40℃,最适温度25~30℃。【发病因素】:1、连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或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或土质黏重,土壤偏酸;2、氮肥施用

3、过多,植株生长过嫩,虫伤多易发病。3、栽培过密,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差;4、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或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或带菌;5、早春温暖多雨或夏天连阴雨后骤晴,气温迅速升高时易发病;连续三天大雨或暴雨易发病;秋季多雨、多雾、重露或寒流来早时易发;6、大棚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防治方法】: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2.不要和烟草、果树相邻种植;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3.和非本科作物轮

4、作,水旱轮作最好。4.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5.育苗移栽,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6.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7.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8.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9.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芹菜及叶菜类病残

5、体。10.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11.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12.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13.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注意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以减少田间病原的侵染机会。发现病株时,要及时拔除,并用石灰消毒,这样可以控制病原蔓延,减少田间的再侵

6、染。采收、装卸时要轻拿轻放,防止碰撞造成伤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