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第三课时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第三课时

ID:38577739

大小:21.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15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第三课时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第三课时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第三课时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第三课时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第三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第三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醉翁亭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章节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28课课题《醉翁亭记》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语段,体会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2、读文识人,使学生深入了解欧阳修;3、通过解读欧阳修、范仲淹,引领学生初步了解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教学重难以文读人,读文识人:通过《醉翁亭记》以及相关资料,理解欧阳修乐观、豁点达、执着的理想、济世为怀等精神品质。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且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单元提示中指出: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教材要品味古

2、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因此,在完成一、二内容分析课时之后,在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对文章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本文的第三课时设计,准备将“以文读人,读文识人”作为目标和重点,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作者欧阳修的初步了解、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为教学的起点,结合补充的拓展资料,促进学生对文本进一步解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欧阳修其人。学生在完成一、二课时之后,扫清了字词障碍,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但对于作者流露的情感为何、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情感、情况分析如何理解作者其人仍然比较陌生;此外,由于时代背景相隔久远,学生想要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也

3、需要更多资料的支持。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一、时代背景自由畅谈1.立足语文根1、请同学们来说说,你所知道的北宋。(政本,整合学科知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识,突出北宋这小结:宋代的国势不如汉、唐那么强盛。从一特殊历史背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宋王朝始终处于强敌景所产生的文的威胁之下。宋代虽然经济相当发达,但由人士大夫特有于对内的冗官冗费和对外的巨额岁币,农民的精神风貌,为负担沉重,财政时有困难。(面对严重的内忧进一步解读文外患,有识之士忧心忡忡)本做准备。2、从范仲淹身上你看到了什么?2.而教学过程中庆历新政:适当地介绍背1043年,作《答

4、手诏条陈十事》,上疏景,可以让学生仁宗“明黜陟、抑侥幸”等十件事。加深对课文以1044年,上疏“再议兵屯、修京师外城、及作者的了解,密定讨伐之谋”等七事。改革广度和深度进活跃课堂的氛一步增加。围,增加课堂的1045年初,随着范仲淹、富弼等大臣的趣味性。离京,历时仅一年有余的新政也逐渐被废止,改革以失败告终。参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小结:宋王朝采用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重用文臣,使文臣成为宋代官僚阶层的主要成分。这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他们以国家的栋梁自居,意气风发地发表政见。欧阳修“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总

5、结:宋代士大夫的国家主人公意识十分强烈,他们以国家天下为己任,密切关注国家的隐患。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正是宋代士大夫所追求的风范。--《中国文学史》二、写作背景:欧阳修为人忠直,敢于直谏,关心人民,要求政治改革。支持范仲淹为代表的革新派。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遭谗离职被黜,欧阳修上书为之辩,得罪了当权派,受牵连被贬至滁州做太守。虽被贬,但他却以积极的心态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做事。被贬后,欧阳修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被贬的第二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

6、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补充:《醉翁亭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经典,它不光是流传千古,在当时就非常有名。《醉翁亭记》写出来以后,刻在那石碑上,所有的旅游者听说那山上有块碑,就要上那山去看那碑,还要把字拓下来。拓碑的时候得用拓包来捶打它。而这拓包是拿毡做的。寺庙里头所有的毡都被用光了,最后僧人们只能把他们铺在床铺上的毡都拿出来,用铺在床上的毡做成拓包来拓。今天,我们就一起深入学习《醉翁亭记》,试图从字里行间来揭秘它“流行”的原因。整体感知1.解题:题目告知哪些信息?1.朗读并标1.从题目入手,参考:这是一篇游记,记的对象是醉翁亭

7、。记。把握文章全局。2.“醉翁亭”的名字由何而来?2.从文中筛2.梳理文章脉络参考: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选、提取信—欧阳修的3个3.齐读课文,寻找本文中,欧阳修的称谓一息。称谓,为研读课共有几个?分别是什么?文做铺垫。参考:3个:醉翁、太守、庐陵欧阳修。研读课文,1.醉翁1.细读课文,1.品味语言,揣理解三个①刚刚迈入不惑之年的欧阳修为何要给自己独立圈点批摩作者情感。称谓冠以“翁”?注。2.读文识人。补充:2.思考分享。①结合文本,理我昔被谪居滁山,名虽为翁实为少年。3.赏析文章解作者情感。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语言。②借助资料,进薄宦老天涯。十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