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黄鹤楼(1)

归园田居、黄鹤楼(1)

ID:38729387

大小:1.46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6-18

归园田居、黄鹤楼(1)_第1页
归园田居、黄鹤楼(1)_第2页
归园田居、黄鹤楼(1)_第3页
归园田居、黄鹤楼(1)_第4页
归园田居、黄鹤楼(1)_第5页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黄鹤楼(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3、欣赏诗歌平淡质朴的语言。4、准确流畅地背诵诗歌。学法指导1、诗歌的学习以读为主,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2、借助课下注释,了解诗句大意。3、从不同的角度对名句进行赏析。4、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归园田居陶渊明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又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居》《饮酒》最为出名。作者简介公

2、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前来督察。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馆,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如果借此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交出官印,随即离开。就这样,他只当

3、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五斗米的故事写作背景陶渊明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这首诗写作于隐居后第二年,《归园田居》共写了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读准语音、停顿。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注:荒秽(huì)荷(hè)锄道狭(xiá)草木长(chánɡ)盛:茂盛。稀:稀疏。兴:起床。理:清理,清除。荒秽:荒芜,这里指杂草。道狭:道路狭窄。沾:沾湿。足:值得。惜:惋惜。但:只。愿无

4、违: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字词释意归园田居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在南山下种豆,地里杂草茂盛豆苗稀少。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杂草,晚上伴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裳。衣裳被打湿并不值得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愿望就行了。请你说说诗句的意思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这一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带月荷锄归”一句,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月夜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表现了作者热

5、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名句:诗歌鉴赏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末句点明主旨。“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是什么?诗歌鉴赏“愿”指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文章主旨:《归园田居》这首诗写归田后的劳动生活,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厌恶官场的思想感情。崔颢黄鹤楼朗读诗歌了解大意1、注意字音、节奏。2、朗诵时要边诵边想,脑中要有画面感,要融于诗的意境中,充分体味诗的美感。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6、江上/使人愁。传说仙人已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飞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登楼隔江相望,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繁茂浓绿。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诗句意思朗读诗歌品味语言思考:首联引用神话传说,有什么作用?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颔联: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上联进一步

7、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黄鹤楼上放眼望去,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对岸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再看江中的鹦鹉洲绿油油的草儿长得极其茂盛。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思考:颈联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本句借景抒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乡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思考:面对着烟波

8、浩渺的长江,作者借景抒情,在尾联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颈联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尾联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眼前的风景如此迷人,但作者觉得“人是家乡好,月是故乡明。”自己家乡此时比这更美。运用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晴川历历/汉阳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