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复习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复习

ID:38984567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3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复习_第1页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复习_第2页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复习_第3页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复习_第4页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三角形的边执教者邹艳冬课时一课时所属教材目录11.1.1教材分析三角形作为简单的图形,是构成多边形知识体系的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并了解按边的相等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再有还要了解三角行的三边关系。学情分析学生对以前图形相关知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想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为本章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心理基础三角形是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图形,有了相应的表象知识,学生会更乐于去深入的学习,积极地探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具

2、体的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2、会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并了解按边的相等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3、理解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与任意两边之差小与第三边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实践、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难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应用。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新课引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然后通过回答老师设计的问题:1、什么叫三角形的边、角?2、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区别

3、是什么?3、从边上说,除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还有什么三角形?4、根据上面的内容思考:怎样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使学生明确对三角行按边分类,做到不重不漏。通过阅读,使学生初步认识教学概念的含义,发现疑难:理解领会教学语言,促进教学语言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自学能力及交流能力。在得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过程中,针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回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这个定理得到判断三条线段够成一个三角形的一种方法,除了这种方法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判断方法呢?从而激起学生思维浪花;方法是什么呢?学生会很快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

4、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分钟二、探究问题,形成概念(一)、探究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二)、探究三角形的分类教师:出示一个用硬纸板剪好的三角形,提问:小学时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那你能不能给三角形下一个完整地定义?教师继续利用教具向学生直接指明相关的概念。教师提问:三角形如何分类?(师提示分类的标准:按边或按角)学生观察教具,然后出三角形的定义。学生注意记忆相关的概念。生讨论回答通过小学知识,引入新的知识,温故而知新。通过观察教具,引导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截了当地向学生指明相关的概念(三、)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探究:画出一个△ABC,假设有

5、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它有几种线路可以选择?各条线路的长一样吗?17分钟一、练习巩固22分钟教师提问:它有几种线路可以选择?各条线路的长一样吗?教师在提问:通过刚才得到的不等式,你有什么发现?1、课本练习2、教师布置练习3、教师补充练习学生先画图然后讨论,并思考问题。1、从B到C2、从B到A到C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AC+BC>AB①AB+AC>BC②AB+BC>AC③师生共同小结:学生独立完成在三角形的分类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即:统一标准,不重不漏。借住旧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学生的探究入手,得到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补充练习

6、的安排是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例题的掌握情况,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应当通过练习达到掌握的目的。课堂小结2分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布置作业1分钟布置作业:习题11.1第1,2,7题板书设计11.1.1三角形的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探究问题,形成概念三、练习巩固四、小结与作业教学反思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我重点反思一下这块内容。在学生了解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虽然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但三角形“边”的研究却是学生首次接触,短短的四十几分钟之内,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和从抽象的几何图形中得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个结论,并加以运用,并

7、非易事。因此,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围绕“任意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再次由学生自己找出原因,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接着重点研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增加了兴趣,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既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从课堂中暴露出了一些实际问题,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反思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一、关注学生亲身经历 本节课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