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7课《背影》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7课《背影》

ID:39001236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7课《背影》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7课《背影》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7课《背影》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7课《背影》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7课《背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背  影(朱自清)---------孔冬梅目的要求: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感情。   3、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重    点:望父买橘{、 重点语段(第六段父亲买橘子的过程的描写)阅读,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难     点:情境教学、朴实的语言的表达效果。教具准备:U盘教材分析:《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写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描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

2、情,写得真挚而动人。这是一篇最典型的亲情教育文章,是颂扬父爱的经典之作,最适宜用来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从而体察那种深厚而动人的父子深情,激发学对父母的爱。要求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2、品味全文寓深情于质朴的语言描写,父亲的话言浅意丰,语短情长,寓浓郁的情感于平淡似水的对话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悉心体察,提高鉴赏品位,感受父子深情。    3、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与运用语文的能力。    4、强调语文学法的指导、最基础的语文能力的形成与良好语文习惯的培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3、课  型:新授。方  法:讲述、讨论。过  程:一、导入 作者是谁?对,是朱自清。那我们学习曾经学习过他的一篇什么课文啊? 对,《春》。好,在学习《春》的时候,我们已经向大家介绍了朱自清,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吗? (补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五岁时去了扬州,在那里时间较长,所以说他是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 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可以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

4、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背影》到底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为什么会这么有名?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课文翻开,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二、生字新词 好了吗?同学们上课之前一定预习过课文的生字新词,那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检查。请一位同学上来给生字新词注音,其他同学可以在自己的本子也注一注。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种职务。“推卸”,用于某种责任。  奔丧(sāng),有关死人的事,名词。奔丧,在外地赶回办理尊亲丧事。丧,别读sàng,丢掉,失去。动词。  踌躇(chóu chú),犹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

5、于旧的准则。迂,另意“迂迴”,曲折、绕远。  蹒跚(pán shā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颓唐(tuí),精神委靡,意气消沉。  琐屑(xiè),指细小繁杂的事。  晶莹(yíng),光洁透明。三、整体感知布置下列思考题: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文章写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 2.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第二课时课  型:新授。方  法:讲述、讨论。过  程;一、复习导入。1.文章写的什么事?事情发生的背景是什么?2.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中心?好,那我们就针对刚才的问题,一起来看一下。二、探究质疑 。首先

6、,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啊?父子二人在车站送别。那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送别的背景吗?哪里?对,第2自然段。第2自然段怎么说的?“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一方面,祖母死了,另一方面,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也就是说,父亲下岗了。另外,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事实,那就是,当时刚好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明争暗斗的时期,想要重新找到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朱自清,作为父亲的长子,还在学校读书,还没有能力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于是乎,整个家庭的担子一下子落到了下了岗的父亲的身上,所以,对父亲来说,找工作是最迫切的一件事。课文中的这件事,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发生的,当时,作

7、者朱自清和父亲一起赶回去奔丧,奔丧结束后,作者也回学校读书,父亲要去找工作,然后,在送孩子去读书和自己找工作之间,父亲是再三踌躇。那最终,父亲有没有亲自送朱自清去上学呢?送了。对,父亲本说定不送──茶房陪同──再三嘱咐──颇踌躇──自己送去,矛盾心理的刻画,恰恰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份体贴、那份关爱正是因为是父亲亲自送儿子去上学,才有了我们课文《背影》这个故事。 课文写背影,一共有几次呢?四次。好,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⑴第一次是第1自然段:我与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