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ID:39020523

大小:15.4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3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夸父逐日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夸父逐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言词汇(“走”、“弃”等)以及一些文言词的特殊用法(“北”“道”名词作状语)。(2)学会凭借语感,阅读简短的文言文。过程与方法:(1)通过想象,把握夸父的英雄形象。(2)结合体验,体会先民创作夸父逐日这一神话故事的文化心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先民探索宇宙自然、追求美好愿望的顽强意志,鼓励学生在新时代学习并弘扬夸父逐日的精神。【重难点设计】教学重点:通过想象及课外知识的链接,理解夸父的英雄形象,体会夸父逐日的精神。教学难点:在领悟神话所体现的探索宇宙自

2、然的精神的基础上揣摩先民创作神话的文化心理。【教学策略手段】小组合作,诵读感知、想象感悟、研读探究,拓展写作。由于神话内容由文言文的形式呈现,所以首先应结合注释诵读课文,培养学习文言的语感,结合原始积累,感知故事大意,适当调动学生联想和想象、深度感悟。【知识链接】(1)神话的文体知识及古代流传较广的神话故事;(2)《山海经》的相关情况。【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由前面刚学过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自然导入“神话”,多媒体播放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远古神话故事图片,让学

3、生抢答,进而了解“神话”体裁特点(先让学生自主发言,教师再讲解,多媒体展示。)2、刚才图片中就有“夸父逐日”这则神话,大家此前听说过吗?(学生口头简述),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夸父逐日》这则神话故事。二、诵读感悟1.自由地把课文诵读两遍,力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顺。(1)找一生读。同桌评价。(2)自主诵读,当堂背诵。(3)齐声背诵课文。三、疏通文意通过诵读,大家基本上对这个神话的内容已经有所感悟,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找出重点文言词汇,积累下来。1、教师板书下面重点字词,学生解释,明确词意并加以积累。与日逐

4、走(赛跑,竞跑)入日(靠近太阳落山的地方)欲得饮(想要)饮于河、渭(黄河、渭水)河、渭不足(足够)北饮大泽(向北)道渴而死(半路上)邓林(桃林)2、学生逐句翻译,教师视情况纠错,讲解(幻灯片展示)。四、质疑探究(1)文中哪些情节最能体现神话富于想象的特点?学生发表感受,通过幻灯片展示,明确要点:与日逐走,入日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弃其杖,化为邓林(2)阅读夸父相关记载,探究夸父形象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山海经•大荒北经》大家能否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说说夸父为什么要“逐

5、日”呢?明确:太阳是热、光明的象征,如同西方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一样,为人类盗火,为人类的谋福祉。探究活动:形象感知:夸父——失败者?英雄?(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适当引导:(1)“夸父逐日”是远古人类所创造的一则神话,我们想想,远古人类为什么要创造这样一则神话呢?远古人类自己的梦想无法实现,于是创造夸父这样一个人去替自己完成。(2)夸父“逐日”成功了吗?你是如何看待夸父这个人物形象的?引导学生自主交流,发表不同看法,适当点拨,明确:夸父是一个富有于挑战精神,英勇无畏,执着追求远大目标和理想的英雄形象。他们始终以锲而不舍精

6、神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虽然他们在与不可战胜的力量进行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3)故事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这一情节对塑造夸父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引导,明确:桃在古代被作为美好的象征,夸父在临死时,仍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用自己最后的努力,幻化出一片桃林,用来抵御酷热的太阳,供人们遮荫,希望后人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把“逐日”进行到底,也就是完成整个人类所寄予给自己的梦想。五、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诗文,思考并完成:(一)读山海经·其九

7、[晋]陶渊明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思考:诗人赞美了夸父的哪些精神?(学生发言,教师点评。)(二)当希望一次次地变成绝望,当绝望一次次地变成虚妄,我们又拿什么来慰藉生命?拿什么来慰藉一代又一代悲绝的心灵?每想到此,我就反复想起那个中国人的古老的神话,这神话很短,它只有三十七个字: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这三十七个字,越过千年悠悠岁月朝我们走过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一个

8、长长的没有走到“大泽”的“道渴而死”者的名单: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们死了,孙中山、黄兴、秋瑾们死了,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们死了,王国维、陈寅恪们死了,鲁迅死了,胡适们死了,胡风、老舍、傅雷们死了,离我们最近的顾准也死了……总有一天,会轮到我们道渴而死的。是的,还是“道渴而死”。我们不能欺骗自己,我们心里都知道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