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放飞蜻蜓

19 放飞蜻蜓

ID:39132505

大小:12.6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5

19  放飞蜻蜓_第1页
19  放飞蜻蜓_第2页
19  放飞蜻蜓_第3页
资源描述:

《19 放飞蜻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9放飞蜻蜓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了解陶行知先生跟孩子们谈论蜻蜓的有关问题。2.细读课文,跟陶行知先生学习劝阻孩子们放飞蜻蜓的技巧,体会陶先生对孩子们的循循善诱、耐心引导。3.了解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读课文,借助课本及搜集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细读课文,抓住陶行知动作,以及课文中提示语的描写,跟陶行知先生学习劝阻孩子们放飞蜻蜓的技巧,体会陶先生对孩子们的循循善诱、耐心引导。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1.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先

2、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最后孩子们放了蜻蜓。)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二、读文入境,探究自悟:  1.出示自主学习任务一:自读课文,思考:为了劝孩子们放飞蜻蜓,陶行知跟孩子们谈了几个问题?(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2.学生自主学习。3.小组交流:陶行知先生谈的这几个问题,最终的目的是哪一个?4.小组汇报。5.教师出示:▲“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把它放了,好不好?”  ★引导学生谈

3、:目的是引导孩子们放飞蜻蜓,前面的几个问题都是在跟孩子们谈蜻蜓的作用。(吃食、尾巴、眼睛的作用,学生分别读读相关的语句。)5、出示自主学习任务二:再细读课文,陶行知是怎样劝说孩子们的?你能学到劝别人的哪些技巧?画出描写神态、动作的词语,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重点交流: (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2)“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3)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4)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4、。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问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尊重平等……)三、写作探究。  1.师引导: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先生的谆谆教导,自觉地将之化作了行动,不禁让我们为这群孩子们拍手叫好,同学们,如果当你也像陶行知那样看到伤害动物的行为,你会怎么办?会采取哪些方法劝阻或进行社会宣传和呼吁呢?2.出示自主学习任务

5、三:自读《习作6》例文,学习例文在安排材料上与《放飞蜻蜓》的相似点。3.引导学生学会发现不良现象(确定研究对象)找到研究问题(1.2.3……)上网分别查阅资料(简洁明了)4.交流班级或学校中的不良现象,确定研究内容。四、布置作业:1.搜集壁虎的吃食、舌头、尾巴等方面的资料。五、板书设计:19.放飞蜻蜓发现不良现象谈论蜻蜓作用陶行知  和蔼可亲、循循善诱、尊重平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