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放飞蜻蜓

19 放飞蜻蜓

ID:39137762

大小:14.5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5

19 放飞蜻蜓_第1页
19 放飞蜻蜓_第2页
19 放飞蜻蜓_第3页
19 放飞蜻蜓_第4页
资源描述:

《19 放飞蜻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放飞蜻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教学重点、难点: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吗?二、学习课文,让孩子们明白放蜻蜓的原因(导学指南)默读课文7至10自然段,思考:陶行知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1.蜻蜓美丽、可爱,像一只只精灵,在夏日的

2、天空中飞行。孩子们好不容易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放了呢?(是益虫,是人类的朋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2.出示第六自然段: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1)蜻蜓是吃虫的能手,每小时可以吃800多只蚊子或者20只苍蝇,是不是人类的朋友?(引导说出——蜻蜓真的是人类的朋友)(2)读课文,想想陶行知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呢?(是要孩子通过蜻蜓消灭害虫的事实真正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3)读他们的对话,理解“七嘴八舌”,注意读出每个人说话的不同语气。三、精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过渡:陶行知先生不

3、仅让孩子们知道了蜻蜓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而且还带孩子们欣赏蜻蜓;他还介绍了不少关于蜻蜓的知识了。学习课文7—10自然段。1.读课文,陶行知先生向孩子们介绍了蜻蜓哪几方面的知识?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说还介绍了蜻蜓的尾巴和眼睛。2.出示表格,那这样的表格你能完成吗?学生自读课文第10自然段。汇报交流:完成表格,填一填,说一说,读一读。3.出示图片:介绍蜻蜓的眼睛。4.行知先生不仅带孩子们认识了蜻蜓,还介绍了蜻蜓眼睛和尾巴的特点以及作用了。他的知识可真丰富啊!5.了解“据说”一词。师:蜻蜓饿极时,真的会吃掉自己的尾巴吗?你从哪个词看出的?学生讨论后,再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师:对,陶行知也不太确定

4、这个说法是否科学,所以用了“据说”,他说话又是多么严谨啊!师:那“吃尾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说,老师作适当地补充。)5.学生对照图片介绍蜻蜓的有关知识。陶行知先生仅仅介绍了蜻蜓的眼睛和尾巴这两方面的知识吗?(找出省略号)你知道哪些关于蜻蜓的知识?对照图片,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关于蜻蜓的知识。6.小结:蜻蜓的知识太有趣了!齐读第10自然段。四、品读语言文字,感知陶行知的为人。导学指南二仔细品读2-11段:画出描写陶行知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体会先生是什么样的人?用词语概括,并写在旁边。1.出示图片:这就是陶行知先生,他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他还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

5、(亲切和蔼、尊重学生、循循善诱、富有爱心)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找找陶行知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会认识更加让人敬佩的教育家。3.交流体会:在交流每一部分的时候,都要关注课文中孩子们的反映,体会陶行知爷爷引导的效果,并适时指导朗读。⑴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和蔼可亲。⑵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取过蜻蜓,高高举起”“小心地翻过去”——心地善良、有爱心。⑶用商量的口吻”“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民主平等、尊重孩子。五、创设情境,感受放飞蜻蜓的快乐。1.多可爱的孩子啊!当陶行知用商量地口吻说——(引读)孩子们纷纷说——(引读)师:于

6、是,翠贞张开小手——(引读)蜻蜓展开翅膀——(引读)2.点题:这动人的情景就是——放飞蜻蜓3.蜓放飞了,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说此时此刻的心情,体会放飞的快乐。)小蜻蜓会说些什么呢?陶行知会说些什么呢?4.着感受再读最后一段。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陶行知先生的引导下,孩子们认识了蜻蜓,喜爱上了蜻蜓,最终放飞了蜻蜓。我们真应该感谢陶行知先生呀!2.出示伟人对陶行知称赞的话语。学生读出赞扬的语气。3.齐读全文。七、拓展延伸。1.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了孩子们在陶行知爷爷的循循诱导下,放飞蜻蜓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了?2.陶爷爷爱孩子,也爱动物,

7、特别是那些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我们更应该保护。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伤害动物的行为吗?说说。如果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你的面前,你会什么做呢?(青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