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ID:39198858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7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_第1页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_第2页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枫木中小谭寺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见习作是多么的重要。只有通过教师创造性地教,引发学生创造性地学,才能促进学生乐于在习作中记录下自己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一点想法。一:要消除学生对习作“恐惧症”现在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拿到作文题目无从下手,面露愁色。其实习作并不难,只要你把做过的、看见的、听

2、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习作”,是为了能在生活中轻松自如地表达内心、与他人交流,是为了掌握一项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重要本领,它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一理念从作文的本质出发,避免了教师用“写作”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习作,避免了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习作;让他们能在习作中自然倾吐,乐于表达。因此,有利于消除学生习作“恐惧症”。二: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我们要认识到城乡结合部孩子学前生活的优势。孩子们普遍没有受到正规的学前教育,几乎都是纯自然的自由空间,只有父母亲情的呵护,缺少人为束缚限制他们的思维。山川、野兽、百鸟、虫蛇……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都是孩子们取之不尽,用之不

3、竭的天然习作素材。但是他们没有留心观察,对那些人、事、物只看了那么一、两眼,甚至不去理会,就随随便便放过去了。正像五彩斑斓的世界在盲人眼中是一团漆黑一样,生活再多姿多彩,不用眼睛去看,不用心去体会,怎能感受到它的美好?“生活化”习作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手触摸、用耳朵听、用口交谈、用大脑思考,同时还要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的滋味。要打破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时空界限、现实和幻想界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谓是“无拘无束”的。这样的习作,相信学生都想张开自己理想的翅膀,在天空自由驰骋,遨游天际。三、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教师要在

4、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认识.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细致观察.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平时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或者在生活中见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时记下来.四、重视习作讲评:讲评的主要功能是激励与指导,重在激励。正确地评价、奖惩的能力也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又一个重要的教学能力。教师讲评儿童作文应正确运用奖惩,使成功者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对不足者使之明白不足所在,激发其改正的需要和欲望。当代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5、会理事长袁微子老先生在接教一个班时,发现班上有一个思维活跃但错字连篇书写潦草的学生。由于错别字太多,他的作文令人无法读懂内容,作文成绩自然总是不及格。袁微子先生透过连篇的错字,发现了这位学生思维活跃、内容实在的长处。为了扬善救失,袁老在讲评课上亲自诵读这位学生的文章。满含激情、抑扬顿挫的声音把文章的长处显示出来了,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学生被震动了,从此对作文有了信心。如此坚持数月,全班同学对他刮目相待,这学生作文兴趣也越发浓烈。与之同时,其他同学的好作文都能被袁老张贴上墙展览,唯有他因错字多、书写潦草而不能。于是,他从内心又逐渐萌生了认真书写、改掉错别字的需要。就这

6、样,这个学生经半年的努力终于一跃为全班作文第二名。五、培养学生修改作文修改习作,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权利是学生的,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常见一些教师把学生的作文改的面目全非,这样的结果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所以,每次的习作修改,都应该以学生为主,先教给学生一定的修改方法,使用一些激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反复修改。对于学生每一次的修改,要给予表扬和奖励,真诚的欣赏和赞扬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修改自己的习作。每次批改学生的作文,采用面批的形式,以朋友的心态,对学生习作中的主要毛病提出修改意见,让他们自

7、己去改。总之,在我全身心地投入到习作教学研究中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到习作教学的深远与厚重,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习作,学会习作是习作教研的最终目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大家共同探讨习作教学之路,使之不断进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