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1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1

ID:39388127

大小:6.26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7-02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1_第1页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1_第2页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1_第3页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1_第4页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1_第5页
资源描述: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3.1受弯构件的形式及基本要求3.1.1梁的构造要求结构中常用的梁、板是典型的受弯构件钢筋(Reinforcedbar)梁上部无受压钢筋时,需配置2根架立筋,以便与箍筋和梁底部纵筋形成钢筋骨架,直径一般不小于10mm。钢筋的布置Constructionofreinforcedbars1.为保证耐久性、防火性以及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小于25mm;2.矩形截面梁高宽比h/b=2.0~3.5;T形截面梁高宽比h/b=2.5~4.0;3.梁的高度通常取为1/10~1/15梁跨,由250mm以50mm为模

2、数增大。梁高度h>500mm时,要求在梁两侧沿高度每隔200mm设置一根纵向构造钢筋,以减小梁腹部的裂缝宽度,直径≥10mm。3.1.2板的分类两边支撑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四边支撑的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3,按单向板计算,否则按双向板计算单跨简支板的最小厚度不小于1/35板跨;多跨连续板的最小厚度不小于1/40板跨,悬臂板最小厚度不小于1/12板跨。单向板One-waySlab双向板Two-waySlab悬臂板CantileverSlab基础筏板RaftFoundationSlabMainBeamSecondaryBea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小于1

3、5mm和钢筋直径d;钢筋直径通常为6~12mm的Ⅰ级钢筋;板厚度较大时,钢筋直径可用14~18mm的Ⅱ级钢筋;3.受力钢筋间距一般在70~200mm之间;4.垂直于受力钢筋的方向应布置分布钢筋,以便将荷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并便于在施工中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同时也可抵抗温度和收缩等产生的应力。3.1.3板的构造要求3.1.4受弯构件的力学特性PPPPBC段称为纯弯段,AB、CD段称为弯剪段+_ABCDMBACDV3.2梁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FlexuralBehaviorofRCBeam简支梁三等分加载示意图从开始加荷到受拉区混凝土开裂,梁的整个截面均

4、参加受力。虽然受拉区混凝土在开裂以前有一定的塑性变形,但整个截面的受力基本接近线弹性。截面抗弯刚度较大,挠度和截面曲率很小,钢筋的应力也很小,且都与弯矩近似成正比。当受拉边缘的拉应变达到混凝土极限拉应变时(et=etu),为截面即将开裂的临界状态,此时的弯矩值称为开裂弯矩Mcr(crackingmoment)在开裂瞬间,开裂截面受拉区混凝土退出工作,其开裂前承担的拉力将转移给钢筋承担,导致钢筋应力有一突然增加(应力重分布),这使中和轴比开裂前有较大上移。荷载继续增加,钢筋拉应力、挠度变形不断增大,裂缝宽度也不断开展,但中和轴位置没有显著变化。由于受压区

5、混凝土压应力不断增大,其弹塑性特性表现得越来越显著,受压区应力图形逐渐呈曲线分布。当荷载达到某一数值时,纵向受拉钢筋将开始屈服。该阶段钢筋的拉应变和受压区混凝土的压应变都发展很快,截面受压区边缘纤维应变增大到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时,构件即开始破坏。其后,再进行试验时虽然仍可以继续变形,但所承受的弯矩将开始降低,最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而导致构件完全破坏。3.2.1梁的三个工作阶段第一阶段:抗裂计算的依据第二阶段: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中变形与裂缝宽度验算的依据第三阶段: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依据3.2.2破坏形式(Failuremodes)配筋合适的钢筋混凝土

6、梁在屈服阶段这种承载力基本保持不变,变形可以持续很长的现象,表明在完全破坏以前具有很好的变形能力,破坏前可吸收较大的应变能,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延性破坏”超筋梁的破坏取决于混凝土的压坏,Mu与钢筋强度无关,且钢筋受拉强度未得到充分发挥,破坏又没有明显的预兆,因此,在工程中应避免采用。配筋较少时,钢筋有可能在梁一开裂时就进入强化段最终被拉断,梁的破坏与素混凝土梁类似,属于受拉脆性破坏特征。少筋梁的这种受拉脆性破坏比超筋梁受压脆性破坏更为突然,很不安全,而且也很不经济,因此在建筑结构中不容许采用。不同配筋率梁的破坏形态延性系数的概念3.3正截面受弯

7、承载力计算的基本规定3.3.1基本假定(BasicAssumptions)平截面假定假设构件在弯矩作用下,变形后截面仍保持为平面;2)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无粘结滑移破坏,钢筋的应变与其所在位置混凝土的应变一致;3)不考虑拉区混凝土参与工作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后退出工作;4)材料的本构关系混凝土的受压本构关系和钢筋的受拉本构关系均采用理想简化模型。在极限弯矩的计算中,仅需知道C的大小和作用位置yc即可。可取等效矩形应力图形来代换受压区混凝土应力图。等效原则:等效矩形应力图形与实际抛物线应力图形的面积相等,即合力大小相等;等效矩形应力图形与实际

8、抛物线应力图形的形心位置相同,即合力作用点不变。3.3.2等效矩形应力图(Equivalen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