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梦莹教学设计

吴梦莹教学设计

ID:40256238

大小:4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29

吴梦莹教学设计_第1页
吴梦莹教学设计_第2页
吴梦莹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吴梦莹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翠鸟执教者:田东县朔良镇中心小学吴梦莹教学时间:2017年5月16日课题5.翠鸟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第4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学习用“总——分”的方法写一段话的方法。学习重点

2、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的特点。学前准备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导案学案达标测题一、快乐导入。(用时:5分钟)(1)翠鸟是什么样子的?(2)翠鸟是怎样捉鱼的?(3)翠鸟的家在哪里?1.导入新课,尝试审题在文中找出描写翠鸟外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学字词,理清脉络(用时:15分钟)1.教师总结学生所写内容,引出:课文是怎样来描写翠鸟的呢?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1.小组内展示生字、评价哪个字写得规范或者哪部分写得美。2.学生自由读课文,与自己所写内容

3、进行对比,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画出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词。3.如果是你描写翠鸟,你还会写到关于它哪方面的内容?试着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2.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字词。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在小组内寻求帮助。重点指导读音:“赤”“衬”“衫”是翘舌音。3.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并进行自主评价.小组合作依次汇报讨论怎样识记生字。4.学生交流、总结生字的写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写。根据同桌的建议分别再写一写。5.小组长组织评价,谁的字写得既准确又美观。三、熟读课文,体会情感(用时: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的感情

4、。1.(1)几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全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识记内容。(2)学生集体交流获得的内容。(如:它的颜色鲜艳,能快速地捕获到小鱼)(3)学生自主概括文章内容。(如:全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特点以及要保护翠鸟这三个方面的内容)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给老师和同学听1.教师指名读文。(1)点名读文。(2)汇报:你对翠鸟有了哪些理解?(3)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启发归纳概括:作者写了翠鸟的哪几个方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翠鸟?你觉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四、品读课文,探究发现(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1)点名读第1自然段,在头脑中勾勒翠鸟的外形,都介绍了它哪几部分?(2)再自由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有什么发现?(3)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发现所得。教师相机指导:作者描写的顺序是什么;对比体会比喻句的作用;第2~5句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4)教师总结总分式写法。指出我们的习作中可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2.(1)相机指导朗读。翠鸟美丽的外形惹人喜爱,读出喜爱之情,心情要高兴。(2)用填空的形式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1.学生合作、交流。(1)一生读文,其他学生听读课文,勾勒形象。(汇报内容:爪子——羽毛

6、——眼睛——嘴。)(2)自由读文,自主发现。(3)师生互动预设。(如,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描写,其中描写羽毛部分是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比喻句的写法:比如“头巾”“外表”等,使语言生动形象,使翠鸟人性化。抓住“颜色鲜艳”的中心句。)(4)学生感受这种写法,并尝试写一段话。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写法,读出喜爱之情。按照作者描写翠鸟的写作方式,尝试用几句话来描写一种动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