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课件广州管圆线虫

寄生虫课件广州管圆线虫

ID:40400354

大小:10.07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8-01

寄生虫课件广州管圆线虫_第1页
寄生虫课件广州管圆线虫_第2页
寄生虫课件广州管圆线虫_第3页
寄生虫课件广州管圆线虫_第4页
寄生虫课件广州管圆线虫_第5页
资源描述:

《寄生虫课件广州管圆线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州管圆线虫病2006年北京市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福寿螺事件”2006年5月22日,北京市一名34岁男性,在北京蜀国演义酒楼与同事一起食用“凉拌螺肉”。5月30日出现双肩疼痛、颈部僵硬,自觉受凉未治疗,随后双侧肋部及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有刺痛感,触摸及接触凉水、凉风后加重;至6月10日,活动、翻身、走路时头痛加重,伴恶心,去中日医院就诊,后转入北京友谊医院热带病研究所门诊,临床诊断为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同一天进餐的同事也出现了相同症状。6月25日,北京友谊医院临床医生到西城区北京蜀国演义酒楼和该酒楼朝阳区劲松分店

2、紧急调查,发现该酒楼销售的“凉拌螺肉”为“福寿螺”,2/12只螺中检测出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根据患者共同就餐史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临床确诊为广州管圆线虫病。脑液中第4期幼虫广州管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sis(Chen,1935)Dougherty,1946]寄生于鼠类肺部血管,偶可寄生于人体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该虫最早由陈心陶(1933,1935)在广东家鼠及褐家鼠体内发现,命名为广州肺线虫(Pulmonemacantonensis)。19

3、46年由Dougherty订正为该虫。人体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Nomura和Lin于1944年在台湾省发现的,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在太平洋地区某些岛屿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早有散在或暴发流行,但直至上世纪60年代初才明确此病与广州管圆线虫的寄生有关。一、形态1.成虫线状,体表具微细环状横纹。头端钝圆,头顶中央有一小圆口,缺口囊。雄虫长11~26mm,交合伞对称,呈肾形;雌虫长17~45mm,尾端呈斜锥形,子宫双管形,白色,与充满血液的肠管缠绕成红、白相间的螺旋纹,十分醒目。2、幼虫第3期幼虫外形呈细杆状,大小为(0.46

4、2~0.525)mm×(0.022~0.027)mm,虫体无色透明,体表具有两层鞘,头端稍圆,尾端骤变尖细(钢笔尖样)。二、生活史特点:1、成虫寄生于鼠类(终宿主)的肺动脉内。2、幼虫寄生于螺类及蛞蝓(中间宿主)内脏、肌肉等处;3、转续宿主--蛙、蜗牛、鱼、虾、蟹等4、人是本虫的非正常宿主5、感染阶段:第3期幼虫(感染期幼虫)感染方式:经口感染三、致病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27天,平均为10.25天幼虫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以脑积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为特征。除大脑和脑膜外,病变还可

5、波及小脑、脑干和脊髓。主要病理改变为充血、出血、脑组织损伤及肉芽肿性炎症反应。突出的症状为急性剧烈头痛或脑膜脑炎表现,其次为颈项强直,可伴有颈部运动疼痛、恶心、呕吐、低度或中度发热。头痛一般为胀裂性乃至不能忍受,初为间歇性,以后发作渐频或发作期延长,止痛药仅能对45%病例有短时间缓解。头痛部位多发生在枕部和双颞部。临床病例中,多数患者有发热伴神经系统异常表现:视觉损害、缓慢进行性感觉中枢损害、眼外直肌瘫痪和面瘫、无定位的四肢软弱。四、诊断1、有吞食或接触含该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史;2、典型的症状和体征;3、脑积液压力升高

6、,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数超过10%,多为20%~70%;4、免疫学检查(常用ELISA或IFAT)血清及脑脊液中特异性抗体或抗原阳性;5、病原学检查从脑积液中查出幼虫或发育期成虫可确诊,但病原体的检出率不高。五、流行本病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太平洋岛屿、日本和美国;我国见于台湾、香港、广东、浙江、福建、海南、天津、黑龙江、辽宁、湖南等地,多数呈散在分布。目前全世界已有3000多病例报道,其中台湾省有300多例在中国大陆,1979年首次在广州报道了1疑似病例,1984年在1例患儿脑积液中查

7、获了幼虫,从而确立了中国内地的首例病人。2006年在北京市发生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中,从6月24日发现首例病人至9月24日,北京市各医院共确诊160例病人,其中138系因食凉拌福寿螺肉所致,此次本病暴发成为北京市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传染源:本虫可寄生在十几种哺乳动物,包括啮齿类、犬类、猫类等,其中主要是鼠类;台湾省褐家鼠感染率为8%~71%,广州为2.8%,温州为26%。鼠类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本病患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因人是广州管圆线虫的非正常宿主,该虫很少能在人体肺血管内发育为成虫,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幼虫

8、不能离开人体继续发育。2、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50余种。在我国发现的中间宿主主要有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等。广东省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为33.83%,每只螺最多含13565条幼虫;云南河口为37.65%;海南为1.85%~95.74%,最高1只螺含13726条幼虫。温州地区水田和河中福寿螺密度很高,且此螺的感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