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为什么“颇不宁静”——与钱理群教授商榷”

朱自清为什么“颇不宁静”——与钱理群教授商榷”

ID:40541481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4

朱自清为什么“颇不宁静”——与钱理群教授商榷”_第1页
朱自清为什么“颇不宁静”——与钱理群教授商榷”_第2页
朱自清为什么“颇不宁静”——与钱理群教授商榷”_第3页
资源描述:

《朱自清为什么“颇不宁静”——与钱理群教授商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朱自清为什么“颇不宁静”——与钱理群教授商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开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定下了感情基调。作者走在小煤屑路上的感受是:“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表达了对现实强烈的不满。接下去,作者在见到月光下荷塘美景时,也只是产生一种“淡淡”的喜悦。当听到塘边蛙鸣蝉叫时,就立即产生“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愤懑之情。以前,专家学者一般都认为:“《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作者‘心里如一团乱麻,也可

2、以说是一团火’。”(注①)近年,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认为,“将朱自清的不平静仅仅归因于蒋介石叛变革命的黑暗现实是不全面的”。(注②)由于在研究本文写作背景时,未能准确而客观地把握作者生活的具体环境和当时的思想境界,因而对朱自清“颇不平静”原因的分析都不能令人信服。下面,让我们先来考察一下朱自清写作《荷塘月色》时生活的具体环境。1925年,朱自清因到北京大学任教而到北平。知识分子一般特别看重思想言论和行动的自由。可是北平有什么自由呢?1926年3月,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到执政府前请愿的群众遭到段祺瑞执政府军警大刀铁棍砍杀,被打死打伤二百多人,刘和珍

3、等女师大学生也在遇害之列。反动御用文人陈西滢之流,有在报刊上说《闲话》放流言的自由,可是写《记念刘和珍君》揭露反动军阀暴行、驳斥流言的鲁迅却不得不辞去教育部职务离开北平南下厦门。同年6月,以揭露反动军阀镇压群众和压制民主自由的暴行而著称的《京报》报馆被查封,“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的著名记者邵飘萍被军阀张作霖以“赤化”的罪名残酷杀害(注④)。1927年4月28日,北大著名教授李大钊因宣传自由民主、宣传马克思主义也被张作霖以“赤化”的罪名残酷绞死(注③)。面对这些亲历亲见的、轰动舆论界、震撼文化界、震惊全国的惨案,作为一个爱学生爱自由、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朱自清,是绝不

4、可能无动于衷、不在内心掀起波澜的(作为一个血性青年,朱自清在1926年3月23日写下了以亲历者和目击者的身分揭露段祺瑞执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合谋制造“三一八”惨案滔天罪行的文章《执政府大屠杀记》就是明证)。所以,这种没有任何自由的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应该是朱自清“颇不宁静”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中“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这些话,显然是针对当时北平在军阀统治下那种毫无自由民主的白色恐怖现象而言的。再让我们来探究一下朱自清写作《荷塘月色》时的思想境界。仔细阅读《荷塘月色》后

5、面几段,“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法消受了。”“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些句子中,作者为什么要把“这儿”与江南进行对比?显然是为了突出自己还“惦着江南”,留恋着“江南”,因为从文章引用《采莲赋》和《西洲曲》就可以明白,他还沉浸在“江南的采莲”的“嬉游”热闹(“恐沾裳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和自由欢乐(边采莲边唱“莲子清如水”之类情歌)的幻想之中,因为他是一个向往“属于自己的自由世界”的知识分子,因为1924~1925年在“江南”他曾经亲眼看见过国民党领导的轰轰烈烈

6、的追求自由民主的革命景象。所以钱教授说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是朱自清“颇不平静”的根源(注②),就有令人怀疑之处。第一,钱教授说,朱自清是一个“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以及与他同类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没有如另外一些激进知识分子那样,赞同共产党的以“以暴制暴”的武装斗争为中心的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的道路,以为“那些人都是暴徒,他们毁掉了我们最好的东西——文化”(注②)。这样一个对共产党并不了解的、远在离发生政变的上海武汉有数千里之遥的朱自清,自然也不可能对蒋介石先在上海镇压工人群众、再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反对武汉国民党中央

7、、后又“宁汉合流”,汪精卫蒋介石一起“分共”,屠杀共产党人等一系列背叛革命的事实真相有清楚的了解。这一点,不仅可以从他在1928年2月写的《一封信》中称之为“南方这一年的变动”的用词中看出来。其原由也不难理解:在蒋介石完成公开叛变部署后的1927年4月,当时的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还与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辟谣”,要求共产党员和群众同国民党“开诚合作”(注③)。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叛变革命”是当时一些共产党清醒者的认识(注③),一般人(除了亲见亲历者外)或是在见到共产党的内部文件、或是在革命胜利后见到新中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